上海國際藝術節揭幕 在世界舞臺講述中國故事

新華社

text

【亞太日報訊】(記者孫麗萍、吳霞)第18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12日揭幕,從向全球知名藝術節源源不斷地輸送中國青年藝術家的新鮮創作,到攜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共譜藝術華章……走過17載春秋的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正以充滿文化自信的姿態立於世界舞臺,用國際化的藝術語匯講述當下中國之精彩。

馬勒第六交響曲悲壯雄渾的樂章,連日來回蕩在上海文化廣場。陳薪伊執導、喻榮軍編劇的話劇交響詩《吁地》在這裡綵排合成。這臺紀念長征勝利80週年的主旋律舞臺劇,別出心裁地使用了西方文化元素。

交響詩《吁地》創作團隊選擇了馬勒的交響樂《大地之歌》,這不僅是為了紀念馬勒這位藝術家,更是切合了《大地之歌》與長征的完美接合點。

命運的打擊、黑暗與孤獨、英雄的抗爭等主題在音樂中反復交織。中國藝術家用西方音樂詮釋中國故事:在不同音樂主題的“烘托”之下,長征的主角——將軍、炊事員、紅小鬼等逐一登場,用每一個人的講述,建構起驚心動魄的長征史詩。

“並非刻意為之,可謂順手拈來。”在國家一級編劇喻榮軍看來,馬勒音樂的悲壯,與長征故事形成一種精神上的振蕩共鳴。而巧用西方音樂詮釋中國的紅色傳奇,可以讓中外觀眾輕鬆跨越不同歷史文化之間的差距、共同感受和探討人性主題。

今年藝術節開幕演出“花落”上海民樂團《海上生民樂》。這是上海國際藝術節首次以一台純粹中國風格的音樂會揭幕,是中國聲音、世界表達,是精彩也是挑戰。“上海國際藝術節要在世界舞臺上發出中國聲音,然而如今,我們表達的方式愈發豐富、自由且多元。”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總裁王雋說。

英國倫敦南岸藝術節、耶魯大學創意音樂節、亞洲演藝中心等紛紛對第18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扶持青年藝術家計劃”的劇目“下單”。他們認為,在中國青年藝術家的舞臺作品中,有當代中國人真實的喜怒哀樂,也看得到中國融入世界、發生巨變的心路歷程。

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扶持青年藝術家計劃”設立於2012年,短短5年間,“扶青計劃”已成為推動中國當代文化藝術走向世界的新品牌。

兩位“70後”中國藝術家今年被“扶青計劃”推到了聚光燈下。“崑曲王子”張軍的新作《我,哈姆雷特》用中國傳統戲曲“無障礙”詮釋眾多莎劇經典角色,穿越古今中西。藝術家馬良的舞臺劇《爸爸的時光機》,以巨型木偶配合影像藝術,娓娓動人地講述中國人的親情故事,在黑白光影中追憶流金歲月。

“給青年藝術家以翅膀,他們就能帶著中國文化的種子,四處飛翔。”中國評論家協會副主席毛時安說,通過上海國際藝術節的扶持,一批青年藝術家正奔向世界舞臺。

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2015年與“一帶一路”沿線16個國家的20多個藝術節共同發起合作發展倡議,勾勒復興文化“絲路”雄圖,建起首個“一帶一路”國際演藝聯盟。

各個藝術節傳承了世界各國和各民族的文化遺產與譜係,集聚全球藝術家的創作成果。而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發起的這一網絡,正如美麗絲線串起遍佈於全球的文明珍珠。如今,這條“藝術絲路”方興未艾……

作為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的重頭項目,匈牙利文化周、“海上絲綢之路:福建文化周”將互相呼應,展現絲路文化魅力。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組委會今年還將與烏茲別克斯坦“東方旋律”音樂節和印度文化關係委員會簽約,雙方將互相輸送劇目、藝術家,聯合製作音樂劇。

“判斷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是否具有創造力和活力,要看它的科技與藝術。對於以文化古老著稱的中國更是如此。”知名作曲家譚盾說,當越來越多的中國的藝術家自信滿滿地在文化天空中馳騁創意和夢想,世界將對中國的未來更加矚目、屏息以待。

(亞太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