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Mia 翟笑千
“在中国影视公司创业简直就是地狱模式,影视公司除了头部的百分之一,下面的公司基本上都是农民工的待遇,创业中的制片公司的利润是所有环节中最薄的却扛着最大的风险,而整个民众把创业制片公司也等同于高利润的头部影视公司,划为同一个行业,大灾难之下大公司反而是最有竞争力的,小制片公司亏一次一生还债都不一定还得起。”网剧《奈何Boss要娶我》的制片人陈益韬因“一天亏50万,15天850万”言论引发行业关注后,此前在微博上写道。
在横店影视城宣布“停拍期间摄影棚费用全免,旗下酒店房费减半,向群演提供租房和生活补贴”后,他表示如释重负,并向疫区捐赠了1万个口罩。
像陈益韬一样承受着重压的娱乐从业者并不在少数,麦特文化宣布1-3月期间只发放员工70%工资。聚合影联工作安排通知显示员工于3月31日之前待岗,期间工资为1540元。北京知名高端KTV K歌之王宣布2月9日与200多名员工解除劳动合同,如果30%员工不同意将进入破产清算。新潮传媒于2月10日开工日的员工大会上裁员500人,高管集体降薪20%。
时代巨浪袭来,确诊病例、因疫情工作生活受影响者在大数据报告中只是一个个数字,数字背后却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鲜活之人,疫情在每个人生活中究竟留下了什么痕迹,我们进行了一番调查,以下为受访者自述。
“工资按北京市最低标准发放”
柠檬,影视营销公司宣传策划,25岁
朋友们恋爱了,我还是单身;朋友们结婚生子了,我还是单身;朋友们离婚了,我还是单身。这就是我,一个影视宣传狗的日常。朋友圈只发工作相关,替新剧摇旗呐喊。我妈有时会催,自己也希望可以结束这种状态,但目前看来不太现实:过去一年准时下班的日子一只手都能数过来,十一点多下班挺正常,还有几次凌晨三四点下班的。聚会和约会就不要想了。
被大家调侃“卖给公司”“网友什么能见面”我也很无奈,但这还不是最惨的。这两天刚从老家回北京,经历假期去向登记和体温登记、开始线上办公后,猝不及防迎面就是一发重击:HR说得很客气,“宝贝现在都很难,咱们要互相理解,我们也是出于对员工的保护”,但字里字外就一个意思“开工之前待岗,第一季度工资按北京市最低标准发”,我有点懵,查了下是2200块钱?可我一个月房租就要2500块。看了看银行卡余额,我觉得这几个月不啃老应该是活不下去了。她最后还补了一记绝杀“3月到6月我们可能会考虑裁员”。工作群里一片沉默,我也没勇气去跟领导反映自己的困难了。
不过老板的日子也不好过,我们公司一个月的运营成本在几十万到100万左右,人力和办公室租金成本减不下来,目前因为影视剧组全面停工,在推进的项目也减少了,还有就是因为很多公司延迟开工,我们应收款项收不到。现在考虑转行跳槽也不好转,而且听说有别的影视营销公司也是“按最低工资发放”。我们体量还算是可以的,这次疫情应该会有不少更小型的营销公司倒闭。之前是影视寒冬,现在雪上加霜,直接进入极夜了。
在另一家影视营销公司的朋友表示,他们是“推迟复工到2月十几号,停工期间按原工资的30%发放”,“很气愤但也可以理解,几百块钱让公司平衡一下”。怎么都难,大家都难,就咬牙熬过去吧。
“疫情不只带来金钱损失,还有演员档期损失”
阳阳,副导演,30岁
我呢,之前做过演员,现在转到幕后了。每个剧组应该都是差不多的节奏吧,上面下通知了全面停工,影视基地也不让拍了,有福州的剧组表示封路了。然后大概从一月二十几号开始,我们剧组就集体呆在酒店里,由制片部门统一采购酒精洗手液84消毒液口罩,还有零食矿泉水烟酒,给每个房间发放,不点外卖不出门,吃组里提供的盒饭,每天量体温,酒店自己也会消毒,配合剧组消毒,组织大家玩玩线上麻将小游戏啥的,封闭式管理禁止探班,不让回家,保持身心健康。
直接的损失是养着组里所有的人吃住的钱,租车租设备的钱,复工再租是来不及的,每天大概亏几十万,长期来看复工之后的工作量会特别大。听说有广告公司还在顶风作案……有个制片人朋友现在迟迟找不到可以接后期制作的公司,很多公司还没返工,导演没办法和剪辑师一起工作,声音设计、素材转码很多事情都需要当面决定,就在北京干等着。
对于很多剧组来说预算是肯定会超出了,因为春节期间的场地特别贵。我们这次还好,因为主场地是自己在公司里搭建的场地,散景场地都退了,租期也不长。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停工就是直接没有工资。
疫情对我们来说真的挺惨的。除了金钱损失,还有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演员档期的损失。很多演员艺人档期都是定死的,我们没办法管理,如果他签下一个戏的档期是四月份,我们由于疫情四月份才能开工,这边合约到期,因为不可抗力因素我们也没办法去怪他,那我们损失就很大,也不可能说拍了一半突然换人吧?
有一个解决措施是艺人飞往海外拍摄,不管怎样,2月20号之前开工风险太大了,3月能不能恢复也够呛。我了解到现在艺人经纪公司一般就是线上开会,商量怎么进行公益捐赠。目前除了祈祷疫情早日结束,好像也没有别的事情可以做了。
“都让我们写疫情原创剧本,好像编剧永远不是人一样哦,现在时间成本比以前大多了”
小乐,编剧,27岁
前两天我们公司填写了一份北京市政府委托有关机构统计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于首都文化企业的影响调查表》,后续可能会据此出台一些对影视行业的扶持政策。虽然我也看不见统计结果,但肯定基本上都在遭受损失,从制作,到宣发,到院线。
我自己非常讨厌一个说法是“编剧再拖稿就对不起疫情了”,我们不也一天天承受着自我隔离的压力吗?不也是双倍焦虑吗?本人春节就休息了两天,天天码字,每天看着各种新闻,睡眠作息紊乱。以前税务风暴的时候也是,“编剧零成本”的定性,采风、心血精力、时间、熬夜脱发这些不是成本吗?以前就是见面开会,现在都是线上会议,特别麻烦,沟通时间成本比以前大多了。
群里现在随时是“疫情后绝对能涌现出大量原创剧本”,这就是影视行业的疫情误区啊。还有,让身在武汉的编剧写“疫情原创剧本”,过分啊。好像编剧永远不是人一样哦,别再用情怀、感人的名义消费苦难了,编剧也会PTSD的。我觉得大家都需要灾后进行一些心理重建。
“损失是必然的,但更重要的是携手扛过去”
刘洋,东方影都融创影视产业园品牌总监
这个时期,大家都不容易。
为保障大家的安全,1月28日,青岛东方影都融创影视产业园通知了园区剧组停止拍摄。2月3日,产业园又发布了公告通知,自1月29日停拍日起,直到政府相关部门通知恢复拍摄日,免除剧组在停拍期间所使用摄影棚、置景车间的租金。
像东方影都这样的新兴影视基地,工业化水平比较高,投入是非常大的,而且对于国内很多剧组来说,要适应这样高水准的影棚设施,其实需要一个过程,通过项目就可以看出来。从这里走出去的综艺项目有《创造营2019》,电影项目有《流浪地球》、《环太平洋2:雷霆再起》、《疯狂的外星人》、《一出好戏》等,也有还没和观众正式见面的《刺杀小说家》、《鬼吹灯之天星术》,以及电视剧项目《冰糖炖雪梨》、《号手就位》等。影都算是和这些项目一起摸索、成长起来的。
通知园区剧组停拍前,在拍摄中的有包括电影和电视剧的若干剧组,有的还在置景期,有的转外景拍摄了,春节期间只有较少电影项目在拍。接到停拍通知后,剧组就立刻收工了,为了安全考虑也为了降低损失,剧组暂时遣散了工作人员,目前在等待复工通知。这次作出免除租金的决定,也是希望能在特殊时期,和剧组携手同行,降低剧组摄制压力。
损失自然是有的,直接损失可判断,间接损失会更大,整体测算起来比较复杂,运营、维修、能源消耗等各方面都会带来损失。但这时候大家都很难,互相理解、相互帮助是应该的,我们愿与行业一起共度难关。尤其是2月4日,青岛市发布了18条政策,主要从延期缴纳税款、优化退税服务、缓缴社会保险、缓解企业资金流动性困难等帮扶青岛当地企业,这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安全感和信心。
受疫情影响,我们的复工日期延后了,而剧组的复工日期还需要等政府相关通知以及剧组自己的安排才能确定,但这期间包括我们在内的很多岗位其实一直不能松懈。除了日常工作外,园区防疫消毒、出入园区信息登记以及安全防疫宣传工作等,都在积极配合政府采取各项措施。
现在青岛作为联合国教科文授予的第九个“世界电影之都”,在这个沿海旅游城市,影视是一张全新的名片,省市区都非常重视。我们也会利用这段时间将剧组撤离后留下的设备设施做一些修缮、升级等工作,积极与宣传部、文旅局等进行沟通交流,做好下一步的招商工作。
目前,藏马山影视外景地也在加快建设,相信青岛西海岸的天然人文和地理优势,能够让这里很快复苏。
从数字上来看退票率不高,但“活下来”依旧是难题
风影,县级影院经理,29岁
遇到这样的事,对于一二线城市的影院是一道坎,对我们十八线小地方影院来说又何尝容易?
今年太出人意料了,很多事大家也都看在眼里。《囧妈》提档时,虽然争议很大,很多同行也都在抱怨,但其实我们感觉还好,毕竟县里的影院总共就两家,规模也有限,操作起来并不麻烦。没想到的是,本来我们都特别看好春节档,也很期待它的带来,新冠状病毒却给了大家当头一棒。
一开始知道疫情时,以为只是地域性的、暂时性的,但眼看着疫情在扩散,情况越发不容乐观。片子相继撤档,又收到停业通知,当时第一反应就是:完了,年前白折腾了。
春节档的重要性不用多说,夸张点就是“一年不开张,开张抵一年”,毕竟除了这时候,其他时间年轻的观影主力军们都在外上学或务工,他们回来自然能带动可观的现金流。可其实对县级影院,特别是只有一个竞争对手的我们来说,运营和宣发成本并不高,除了必要的设备购买和店面装修外,基本没什么财务上的压力。
电影撤档后退票的事在网上折腾了一段时间,我们还好,小县城提前在网上买票的人本来就不多,而且说实话,我们这儿在网上购票还不如现场买票。为了提升办卡率,影院的折扣和活动力度不小,平台四五十的票价,影院办卡充值后,二三十就可以买到,而且办卡还额外送票,所以我们的办卡率很高,当然,办卡以及充值高峰期也比较集中。从数据上来看,因为电影还没上,大多数人也都没来得及买票,所以今年春节档我们这儿退票率并不高。
《囧妈》和《肥龙过江》先后入网,从我们影院的角度来说,打击当然非常大。不过我个人还是比较乐观的,这是特殊时期的暂时现象,真正品质高的电影不会这么做。
前几天实在不想呆在家里了,就趁机在晚饭时间出门透透气,街上空荡荡的,很多小区和街道都封锁了,路口和小区门口还有人轮班监管。走到影院所在的商场时,看了眼商场紧闭的大门,心里说不出的滋味。
“抓住本命年的尾巴,我亏了个血本无归”
阿牛,票务代售,24岁
大二的时候想着赚些零花钱,就跟着关系不错的学长干了这一行,主要是做电影票代理,其实也就是黄牛。
没接触这一行的时候觉得很神秘,了解之后发现太简单了,说白了就是电影院有时候会联合平台、银行,以及自己推出一些低价或送优惠券的优惠活动,但因为地区、平台、信息和优惠力度的差异,很多人并不知道,我们主要就是通过整合这些信息以及各种优惠资源,做个中间商赚差价。
万事开头难,一开始赚的其实不多,客源也主要集中在学校,我自己也会在微博、QQ空间和微信朋友圈做各种推广,很多买过票的人都成了回头客,他们也会介绍一些朋友来买。客源多了之后慢慢赚的也多了,尤其是前几年政策好的时候,我这么懒的人淡季一个月五六千,旺季一个月一两万是没问题的。现在其实也不错,不过优惠力度没以前高了,对方到手的票价有时候便宜十几块,有时候不到五块。
这个年过得很糟心,因为疫情,电影撤档、电影院关闭,那一周来找我退票的人多的,我现在想起来都头疼,每天睁眼后和闭眼前都在和人沟通、退票,关键是很多退票不退券或者券已过期的都是我自掏腰包包退的,白忙活了一个礼拜就算了,还倒贴一大堆,可太难了。
平时除了电影票外,我还有一些其他业务,比如连锁的造型店和美容院的优惠券,以及连锁的烤肉店、火锅店和自助店的团购等。现在可好,电影票卖不了不说,各行各业实体店关门一大堆,业务都进行不下去了。这时候还能做的就是视频网站会员、影视剧综资源之类的。
前几天还看到同行发的朋友圈,说是很多搞现场演出的黄牛都转行去卖菜了,不知道是不是搞笑段子,我确实认真思考了一下,搞个社区卖菜好像也不错。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在这样一个全民被迫停下脚步的时刻,公众足不出户、线下实体店关停、剧组停拍、明星艺人待业……影视产业上下游任何一个链条及环节都处于休整阶段,对行业的探讨也成为身处其中从业者的日常对话。
但事已至此,于艰难中坚定信心、沉淀自我、寻找机会,成为每位从业者现阶段的刚需。历经严寒,春天总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