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悟日本靜岡的“茶鄉情懷”

APD NEWS

text

** “山數富士/茶數靜岡/日本第一。在日本民間流傳著這樣一首短歌,可見靜岡的茶與富士山一樣享有盛名。**

【點擊圖集 觀看茶鄉旅程】

** 茶之魂 城之史**

面臨太平洋的靜岡縣位于日本列島中腹的東西交彙之處,縣域橫跨東海和中部地區,是日本各縣中幅員相對遼闊的一個。靜岡曆史悠久,可追溯至日本最早的繩紋文化。

在律令制國家時期,靜岡包括伊豆國、駿河國、遠江國三國,根據《靜岡縣制》和三國的《産物賬》,茶葉在16世紀就作爲三國最主要的年貢上納給中央。1675年遠江國已經開始對茶田分等級。駿河國、遠江國,也就是今天靜岡縣中部,東北部和西部的山區是産茶中心。記者一行前往探訪的挂川東山地區和牧之原地區分別擁有入選世界農業遺産的茶草場和日本面積最大的茶田。

從東京乘坐新幹線大約兩小時即抵達靜岡名城挂川。當地不僅擁有世界農業遺産茶草場,同時還是扼守東海道咽喉的曆史文化名城,坐落著日本最古老的木結構“天守閣(即城樓)。

從JR挂川站北口望西200左右就是挂川天守閣。它由駿河國守護大名今川義忠的重臣朝比奈泰熙建于室町時代中期文明(1469~1487)年間,後幾經易主重修,今天我們所見的城樓複原于1994年。

記者造訪的清晨,城邊只是偶見一兩匆匆過路的行人,城下人家在門前掃下幾瓢清水的聲音都聽得見,恍然如在曆史長河中激起的浪花聲。城下綠蔭蔥蔥,複舊如舊的城樓與橫跨在護城河上的潮騷橋,城下西町的圓滿寺,油山寺渾然一體,散發著曆史滄桑感。日本著名曆史小說家司馬遼太郎曾以挂川等地爲舞台寫下《功名十字路》,刻畫侍奉過戰國三雄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的山內一豐的一生,NHK將其改編拍攝成電視劇,也曾到當地取景。

靜岡茶, 世界農業遺產

說起靜岡種茶,與你猜想的一樣,與中國淵源深厚。1241年高僧聖一國師從中國宋朝帶回種子到故鄉靜岡市,這就是東海茶鄉的肇始。明治時期,因政府士族授産大量開墾茶田,以及清水港開港,靜岡茶的名氣越來越大。根據日本農林水産省公布的最新數據,2012年靜岡的茶園面積約爲18500公頃,占日本全國茶園面積的40%;粗茶産量爲33400公斤,占全日本的39%;茶葉産量爲150300公斤,占全日本的37%,均位列全國榜首。

靜岡縣內有5處被聯合國糧農組織認定爲“世界農業遺産的“茶草場農法作業區,其中以挂川東山地區面積最大。所謂“茶草場農法就是將茶園周邊地區(草場)割的芒草、蘆葦等作爲有機肥料用來滋養茶田。這種農法既有利于培育好茶——東山深蒸茶也被譽爲“日本第一健康茶,又有利于促進草場的新陳代謝和保護草場的生物多樣性。

位于靜岡中西部的牧之原是另一處日本屈指可數的茶産地。當地標高40~200米,從北向南舒緩延伸,土質爲弱酸性的紅土,全年氣候溫暖,冬季不挂霜,很適合茶樹生長。說起牧之原種茶的起源,還有一段飽含滄桑的故事。開墾當地茶田的竟是德川幕府的武士。1867年,德川幕府末代將軍德川慶喜將權力交還給明治天皇後隱居到駿府(今靜岡市),其身邊的武士也跟隨而去,隨之而來的版籍奉還(大名等領主向天皇交還各自的領土和轄內臣民)更令武士們不得不“解甲歸田,在當地農民看不上眼的“不毛之地牧之原台地開始開墾茶田。面對缺水等困難,武士們曆經艱辛進行了各種“基礎設施整備,終于在第4個年頭第1次收獲,這就是今天聞名遐迩的“靜岡牧之原茶的肇始。

沁人心脾的“ 茶人日記

靜岡會議藝術中心自2009年開始每年舉行“世界茶節,包括世界茶葉展銷會、世界綠茶評比會、世界茶道大會、國際茶學術會議等環節。展銷會和茶道大會彙聚世界各國茶葉于一堂,由各國茶葉愛好者舉行品茶會,交流茶、茶與甜點的組合、茶道禮儀等;茶學術會議則發表世界茶葉研究學者的最新成果,探討擴大世界茶葉市場的發展。

此行除了欣賞2013“世界茶節的獲獎茶葉和各國傳統茶具、創新茶具,記者還在當地茶莊雅正庵觀賞了“切茶壺口儀式。“切茶壺口是每年11月茶莊開始飲用當年的新茶時舉行的儀式。當年4月下旬開始采摘的新茶用紙包成兩根手指粗的小捆,裝入上小下大的壇形壺中封好,到楓葉始紅時點茶師用刀切開壺口,取出來品嘗。雅正庵的女茶師用木托盤捧著剛“出壺的新茶和宣紙寫的,記載著茶品種和采摘日期的“茶人日記到記者面前,雖隔著紙,但茶香鋪面而來,沁人心脾。

靜岡縣對茶的開發可謂淋漓盡致。不僅由靜岡縣政府文化觀光部牽頭推出了各種“茶都之旅觀光路線,靜岡市還組織繪制了“茶巡遊地圖,將當地主要茶莊、茶葉廠和茶吧標注出來,並安排部分公交線路通過附近地區。免費品茶、試吃茶點,體驗茶葉做香料,茶皿做香具的熏香等茶周邊産品,品嘗每一道菜都與茶有關的茶料理……

中國是靜岡茶的始祖,有著更爲豐富的茶葉品種和深厚的茶文化,但是也必須承認在茶文化的傳承和市場開發方面,我們已經落後于曾經的學生。中國很多傳統茶葉産地,雖然以優質的茶葉享譽世界,但卻是經濟落後地區。因此如何發揮比較優勢、發揚傳統茶文化,同時又推動經濟效益,靜岡無疑做出了很好的示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