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創始人卡蘭尼克:中國式補貼曾讓其倍感壓力

一财

text

【亞太日報訊】一場轟轟烈烈的O2O集體狂歡退潮之後,留下的是一批早已被各種各樣補貼養刁了胃口的消費者。即使是早已通過補貼攻勢成功占據大多數用戶手機的移動出行市場,補貼如今依然是一個相當需要值得謹慎面對的話題。而中國式補貼最大的尴尬在于,習慣補貼的用戶很多會在補貼縮減或者叫停之後離開。

在這一點上,即使是頂著分享經濟光環的Uber創始人特拉維斯·卡蘭尼克(Travis Kalanick)也憂心忡忡。“(對于補貼)我們也在擔心啊。我覺得中國和中國的企業家是補貼方面最好的創新者和創造者,我已經了解到必須迎頭趕上,了解中國創新的補貼做法,因為我要與之競爭。在中國發生的一切都是跟競爭有關系的,所以我很自然的要建立一種可盈利的模式。如果沒有這樣的創新,企業家就不能掙錢。”

今天的極客公園創新大會上,卡蘭尼克透露其第一次來到中國的時候感覺非常有壓力,補貼戰要打響了。“你如果想在中國市場競爭,必須了解到補貼戰是你競爭的一部分。”

有意思的是,在幾天前Uber與海航的合作發布會上,卡蘭尼克曾出人意料的曝出了滴滴的補貼金額:“據我所知滴滴每周要花7000萬到8000萬美元來補貼司機,這相當于一年要花40億美元。從今天來看,Uber在每個裏程上給司機的補貼是低于滴滴的。”

“假設如果滴滴的體量是Uber的兩倍,滴滴如果每個裏程補貼司機的錢和我們一樣的話,這意味著滴滴在總的給司機的補貼上所花的錢是Uber的兩倍。我們在每次裏程上給司機補貼少,而且我們現金多,希望在中國進行長期的投資,確保有長期的業務。”卡蘭尼克說,去年Uber市場份額增加,而所花費的錢比滴滴更加高效。

按照卡蘭尼克的透露的信息,Uber中國在補貼上的花費要低于滴滴:“關鍵在于補貼更加有效,而不在于補貼的多少。我們現金比較多,並且希望在中國有長期發展,所以會把在其他城市的盈利投入到中國市場。”

“如果每周花8000萬美金的話,那這不可能持續,這是步伐、節奏平衡的問題。”卡蘭尼克的觀點是問題的關鍵在于最終你不可能永遠提供補貼,如果你必須提供補貼的話就需要創造這樣一種情況,每一塊錢都花的非常明智,必須創造一種文化,這是一種平衡的文化。只要投資者願意出錢,市場是足夠大的,你要很快支出這個補貼,再權衡一下投資者拿多少錢服務于這個市場,最終這個投資額會下降。

不過,滴滴戰略負責人朱景士曾在2015年11月份的公開演講中稱,滴滴花了不到對手1/4的錢就保持了如今的體量。

“要高度關注每一塊錢物有所值的補貼,這就決定你是勝出者還是失敗者,我們現在(在中國)是老二,並不是老大的地位,還有很多工作去做。”卡蘭尼克解釋道。(一財網 趙陳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