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 李哲】先是總裁在上市前夕因為“裸官問題被辭職,後是子公司二把手因為“賄賂問題被調查,2014年于國泰君安來說,可謂多事之秋。
12月17日,國泰君安在香港上市的子公司國泰君安國際宣佈,公司執行董事兼副行政總裁王冬青被廉政公署邀請協助調查,涉及觸犯《防止賄賂條例》。
國泰君安國際表示,廉署人員週一進入王冬青的住所和公司辦事處搜查,帶走若干公司證券交易帳戶開戶檔以及與一個配股專案有關的建議。廉署搜查令顯示調查涉及觸犯《防止賄賂條例》,即代理可能收取不正當利益。
“二進宮背後14年操刀“IPO經歷
公開資料顯示,王冬青自國泰君安2000年建立投資銀行部起便進入公司,長期擔任IPO業務負責人,他曾獲UniversityofLincolnshire&Humberside(現稱UniversityofLincoln)工商管理碩士學位,1992年獲深圳大學國際貿易高等文憑。王冬青於2013年12月12日起在國泰君安國際本屆董事會中擔任執董並兼副行政總裁。外界猜測王受查或與該行近期極為進取的新股業務有關。
王冬青目前位居國泰君安國際二把手,其年薪收入為1236萬,僅次於國泰君安國際董事會主席、行政總裁閻峰。
實際上,王冬青此次被查,算得上是“二進宮了。早在2006年,香港證監會發現王冬青在五名客戶的開戶檔內作出了罔顧後果的陳述。根據香港證監會的表述,“王表示他已見過該等客戶簽署開戶檔並已查閱他們的身份證明檔正本,但實情卻並非如是。王冬青當時被罰款21萬元。
《亞太日報》在12月17日試圖聯繫王冬青的手機,但最終未能如願,國泰君安國際以及香港廉政公署則都對此不便表態。從最早投行部成立便加入,到經歷公司上市,再到被調查,王冬青14年的摸爬滾打,沒出事前對國泰君安國際以及個人來說都屬“一榮俱榮,而被調查後或將產生“一損俱損的風險,這一點頗讓外界擔憂。
國泰君安早在1993年就在香港開發業務,為國內券商領域最早的拓荒者,2010年7月8日,國泰君安國際在港交所掛牌上市,當時也成為國內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中資券商股,國泰君安國際董事會主席閻峰同時還擔任了香港中資證券業協會會長一職,這也都說明“國泰君安在香港券商尤其是中資機構中的影響力。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
“聽到王被廉署調查的消息,我也是覺得很突然。從國泰君安這幾年在香港的發展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尤其在市場競爭較為激烈的IPO項目上,國泰君安的成績也被認為是中資券商在香港發展好的標榜。當然,正因為IPO競爭殘酷,很難說其中會不會涉及一些不合規操作。但如果王被確認存在賄賂問題的話,那面臨的處罰也將會是極為嚴厲的,甚至對國泰君安後續的IPO業務也將產生負面影響。一位在香港中資券商工作的高管對《亞太日報》如此表示。
雖然國泰君安國際擁有包括證券經紀、投行、資產管理、基金、期貨、融券融資等在港金融業務的全牌照資格,但投行一直都是最為重要的核心業務,這一點王冬青此前也明確表態。
王冬青在今年7月接受香港媒體專訪時指出:“IPO一直為公司重要的業務,發展迅速,現已完成了60至70宗IPO,其中40多宗是近4年完成的,由此可見其發展勢頭十分強勁。與一般券商不同,國泰君安於IPO業務中,並不只甘心于作為一個承銷商,而是放眼於能賺取更多利潤的安排行或保薦人的角色。2014年初至今,國泰君安已經完成了9宗IPO,其中6宗國泰君安被委任為獨家保薦人,這亦是投行業務收入中,6至7成來自IPO的主要原因之一。展望下半年,預計國泰君安能再多4至5宗IPO,其餘的則要到明年或以後,才能呈現市場。
他還表示稱,自成立以來,國泰君安已經完成了接近400宗交易,包括IPO(首次公開發售)、配售、供股及企業債發行,其中IPO為最主要的收入來源,占投資銀行部的60%至70%。
IPO以及融資配股業務的快速發展,更可以從帳面的數位報表予以確認。今年上半年,國泰君安國際實現淨利潤3.96億港元,同比猛增1.852倍,其中貢獻最大的貸款及融資業務淨利潤同比升84%至1.829億港元;企業融資業務淨利潤同比大增30倍至1.14億港元。
功成名就的背後是廉頗犯錯了嗎?或許正如國泰君安12月15日的策略報告標題:“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更值得一提的是,王冬青當下的遭遇與老領導陳耿頗為相似。陳耿因為“裸官問題而在母公司國泰君安上市前夕被辭職,但在2012年8月24日之前,陳在國泰君安國際多年並擔任董事局主席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