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球落成了不少有趣的建筑。即使不是乐高迷,见到丹麦那座超大版的多彩Lego House依然会喜笑颜开;阿布扎比卢浮宫的光影效果堪称惊艳,让·努埃尔没让世界失望;建筑师托马斯·赫斯维克(Thomas Heatherwick)把废弃粮仓改造成南非蔡茨当代艺术博物馆可以算是他这一年最出色的作品了。
接下来的2018年,建筑圈里的精彩故事依然在发生。包括托马斯·赫斯维克、肯戈·库玛(Kengo Kuma)在内的一些知名设计师都有作品在2018年内完工。其中,巴黎的玻璃法院、纽约的薄片摩天大楼、圣彼得堡的拉赫塔中心以及中国尊位列“2018年度最受关注建筑榜单”前几位。
中国有一个关于“高”的故事
2017年,全球有240座高度超200米的摩天楼完工,数量是2016年的两倍多,其中超过120栋来自中国。深圳成为中国“摩天楼热”第一城,已经投入使用的深圳平安国际金融中心高600米,仅次于目前高632米的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大厦。这个城市已建成的超200米摩天楼有61座,在世界这个数量排第四,前面三位分别是迪拜、纽约和香港。
深圳这座年轻的城市也成为了建筑师们施展拳脚的土地。
北京今年将完工的最高建筑是“中国尊”。这座位于北京CBD核心区Z15地块的建筑,占地43.7万平方米,建筑地上108层、地下7层,作为办公楼能同时容纳1.2万人。按照2013年开工时的承诺,2018年该交工了。虽然还能看见巨大的施工机器,但“樽”的形状已经可见。建成后,这会成为北京今年完工的最高建筑,528米。
中国尊效果图,题图为中国尊目前施工实拍图。
不拼高,但依然改变城市天际线
就建筑领域,高不是一切,建筑美感可能还包括更细、更大,或者更奇特。也是在今年,在亿万富翁之路(Billionaire’s Row)的57街,111 West 57th Street大楼要竣工,地基只有18.5米,高度却达到了435米,宽高比是1:23.5,这是当前比较极端的“细楼”例子。我们还介绍过别针大楼,也会在寸土寸金的57街完工,建筑设计所oiio不仅追求高、细,还让一座楼在高空“柔软”地歪了个弯再落回地面。
世界上最细的高楼111 West 57th Street大楼也要在今年完工了。
别针摩天大楼,如何安排电梯拐弯成为了新的难题。
在其他地方,伊斯坦布尔将迎来新机场,芬兰赫尔辛基木质图书馆作为将环境因素和建筑融为一体的典型案例也受到关注。吉萨大埃及博物馆会在5月份开放,现在建筑主体已经完成,文物保护和修复中心开始运作了。
与已经盛大开幕的阿布扎比卢浮宫的意义相似,这些建筑以自身承载的意义改变着城市的灵魂,也给天际线划出一道新弧线。
低能耗与绿色思维会愈加盛行
欧洲建筑师委员会总裁乔治·彭德尔(Georg Pendl)说:低能耗思维席卷建筑圈,翻新的趋势越来越强了。这些建筑有一个专业名字,叫“可持续建筑”。哈佛大学和挪威当红建筑事务所Snøhetta 和 Skanska Technology 公司合作,提出了针对老旧建筑物的节能减排方案,实验对象是一幢建于1940年代之前斜屋顶建筑,做到接近零能耗的制冷和制热系统、100%自然通风、100%自然采光。钢筋玻璃依然是建筑的主要耗材,但是木材也慢慢出现在建筑设计师的手稿中。
美国波特兰市的Lever Architecture,是以木质结构为主的高层建筑。
中国在不遗余力建高楼的同时,也在支持低能耗建筑。对那些超低能耗建筑每平米政府补贴1000元,不过这个政策只限于北京,今年,北京的低能高建筑示范项目将不少于30万平方米。包括同时斩获“三星级中国绿色建筑设计标识认证”、“IFC-世界银行集团EDGE认证”和“美国绿色建筑协会LEED新建建筑铂金级认证”的江森自控亚太总部新办公大楼紧跟中国建筑节能政策步伐,建筑成本虽然增加15%,但江森自控认为这能帮助他们实现“软性销售”,也就是可持续回报。
每一座建筑都是一个故事,今年这故事依然在延续,不会比往年精彩,但也值得期待。
(来源: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