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正傳|在喀布爾,平時吃什麽?

APD NEWS

text

亞太日報獨家推出專欄【

阿富汗正傳

】,連線常駐喀布爾新華社記者,講述與塔利班身處同一片天空下的戰地故事,帶你走進不一樣的阿富汗。

總理李克強在結束記者見面會說,中國人說民以食為天。總理的話沒錯,記者在阿富汗一年多,被人常問的問題有兩個,除了“最近安全嗎就是“你們那兒吃什麼。前者一言難盡,後者今天給大家說個究竟。

豪放的囊肉配

阿富汗人的主食是饢,外觀和我們新疆的饢看起來略有差異。

饢店是阿富汗街頭一大特色,店家將火窯深深埋在地下,然後在窯口上建起店鋪,於是夥計們就坐在店鋪地毯上和面,擀好一塊生面餅就揭開地上的火窯蓋子,用鐵器把面往窯壁上一貼,順便把之前烤得差不都的成品拿出來掛起來。如此,一個饢就做好了。

馕店工人正從火窖壁上取馕。

剛出窯的饢斌半焦半嫩,麥香四溢。記者剛來阿富汗時就被這種味道折服,曾一口氣幹吃一張。當然,正宗的阿富汗吃法是撕下饢來裹著肉或者米飯吃。

下面我們來看看主菜。當然,說是菜,其實基本都是肉。

最主要的自然是大快人心的烤肉,或叫kebab,羊肉是首選。架起鐵爐,燒起火炭,用鐵叉子串起大塊羊肉,撒鹽撒各種香料,嘩嘩翻烤。

當地人在製作Kabab。

當地人招待貴客,都會取整羊來殺,上好的肉燒烤,肥膏則用作烤油。燒烤時肉串在火上滋滋作響,聽得人垂涎欲滴。

待烤熟拿到手上,一簽子的肉至少還得有近一斤。於是撕手掌大的饢,裹住一塊肉送到嘴邊,一口下去,饢脆肉嫩,汁膏滿溢。

此時要再來一口酒……對不起,阿富汗是伊斯蘭國家,禁酒,所以請盡情享受烤肉吧。

阿富汗沒菜吃?這可不見得

當然,一只羊不能都拿來烤,其它部分阿富汗人就用香料紅燉了,取名叫karoi,各地方法口味略有差異。在吃膩了烤肉後,用饢裹一點燉肉,沾一點湯,起到換換口感的作用。

用烤肉的余火炖制Karoi。

除了裹肉,當地人也拿饢裹飯。抓飯在中亞很流行,阿富汗各地做法也不盡相同,在首都喀布爾附近的炒飯隨地名稱為Kabuly。用大米,羊油,西紅柿,肉,豆子和葡萄幹等炒燜,做出的飯也多是油澤金亮。於是,在饢裹米的滋味裏,面食和米糧独具匠心地結合了。

或許有人會問,阿富汗人不吃蔬菜嗎?吃,不過多數是生吃,如西紅柿,黃瓜和一些生菜,类似沙拉,大致也就是佐菜的意思。

那麼他們不吃煮熟的绿葉菜嗎?的確,如果頓頓是肉,那麼油,誰受得了。於是有一次記者在當地餐館吃飯,就特意點了菜單上的“熟菠菜。等菜端上來後,記者和同事們目定口呆。師傅把菠菜搗成泥,煮熟後又倒上熬過的鹹油湯。記者嘗了一口後,覺得味道不錯,但還是繼續吃肉可能更健康。

餐桌上的國際化

總體來說,阿富汗的傳統菜肴是很實在的。自2002年重建以來,喀布爾市街頭也靜悄悄出現了不少中高檔餐館。它們或者變通傳統食品,或者將別國飲食直接拿來。阿富汗人的餐桌也多了不少選擇。

阿富汗市中心一個不起眼的角落,有一家叫蘇非的餐廳。進去後有花園,有吊椅,環境清幽,充滿西式餐廳氛圍。在點起一支蠟燭的餐桌上,記者邂逅了這道名叫“mantun的菜。

圖為Mantun(左)。

Mantun和餃子很像,外面一層面皮,裏面塞肉、玉米和香料燜制而成,再澆上醬汁就可以上桌了。去年冬至,記者在當地朋友家裏吃到了夫人親自做的手工mantun,和國內的味道很像,頓時思鄉情切差點淚流滿面,不客氣地一掃而光後邊吮指邊奇怪這道菜名為何聽起來更像“餛飩或者“饅頭。

順便提一下,到阿富汗家裏,女眷按規定是不允許見男客人的,更別提一起吃飯了。客人吃淨上的菜會讓主人很高興,據說打個飽嗝主人會更開心。

近來,當地青年興起了去吃炸雞的風潮,因為首都街頭多了一家AFC,不錯,就是阿富汗炸雞(AfghanFriedChicken)的縮寫。記者去體驗了一次,漢堡和炸雞腿同肯德基(KFC)學得六七分,價格也同國內相近,一份套餐在7美元左右。

洋快餐為何難進阿富汗?

就連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都有一家麥當勞、兩家肯德基、三家賽百味的當下,為何阿富汗都沒有呢?

AFC取貨台,和KFC略神似。

記者認為,首先是安全問題。在阿富汗大街上開美國店,簡直就是活靶子。1月17日黎巴嫩餐廳遭襲21人死亡,這個近在眼前的例子宣告——連本土的外國菜餐廳都不安全,更不用說真正的洋品牌了。

其次就是收益問題。阿富汗人均收入不足2美元,吃得起洋快餐的人並不多。對許多阿富汗人來說,烤肉抓飯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美餐。他們一頓飯或許就是一張冷掉的饢餅,和一袋子放一點點鹽的青椒汁。這還算有得糊口,已經不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