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打工仔“带着工厂”回家乡 在脱贫攻坚中觅机遇

text

图为彭聪转移至镇雄的工厂内,来自贫困户的工人们正在认真工作。 缪超 摄

中新网昭通5月2日电 题:昔日打工仔“带着工厂”回家乡 在脱贫攻坚中觅机遇

作者 缪超

乌蒙大山深处,一家服装工厂内,缝纫机“嗡嗡”作响,百名贫困工人按照岗位分岗,裁剪、熨烫、缝制着各式各样的服装、手包、布带……

近日,记者走进中国国家级深度贫困县——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脱贫攻坚为当地承接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创造出条件,吸引镇雄昔日外出打工的青年“带着工厂”返回家乡。

这家服装工厂主人名叫彭聪,今年36岁的他出生在镇雄县林口乡。16岁那年,家境贫寒的彭聪成为了镇雄县百万外出打工者中的一员,到上海、浙江、江苏等经济发达城市打工。

刚开始,他在服装厂做一个生产技工,后来努力学习当上了管理者,再后来经过一番原始积累和努力,彭聪最终在浙江省嘉兴市开办起自己的第一家服装厂。

近年来,随着中国产业转型调整,东部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断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彭聪告诉记者,嘉兴处于长三角的中心地段,这些年嘉兴大力招揽高科技产业,对劳动密集型产业已不感冒,“东部大量劳动密集型工厂已转移至广西、贵州、江西等省份。”

“劳动密集型工厂转移后,东部沿海用工越来越难。”彭聪说,工厂陆续迁至中西部后,原本来自中西部的劳动力实现就近就业,不愿再远赴东部沿海打工。

产业调整、用工困难……一系列因素催促彭聪向西部转移工厂,于是他将目光转回到家乡镇雄,“家乡是人口大县,劳动力充足,脱贫攻坚改善了交通条件,易地扶贫搬迁又将分散的劳动力集中在一起。”

位于中国西南乌蒙山的镇雄县,地理位置偏僻,山区占比98.8%,总人口达171万人,人均耕地不足0.8亩。2013年,全县有42万余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为32.97%,外出务工是镇雄脱贫的主要方式。

2018年,彭聪将嘉兴的房产变卖、工厂关停,举家回到镇雄县林口乡,在家门口办起了云南中润服饰有限公司,“当时计划招工200人,竟有1700人报名。”

后来,彭聪又在菜子村、木黑村、硝林村建起了15个就业扶贫车间。2019年,他在以勒镇易地扶贫搬迁点建设服装产业园,建成后将有30条加工生产线规模,可招收2000名贫困人口就近就地就业。

镇雄县县长张洪坤说,镇雄处于云贵川三省结合部,交通条件制约非常突出,之前并不具备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基础,“如今,成渝贵环线高铁正式开行后镇雄步入高铁时代,镇雄至贵州毕节的高速公路也已开通,脱贫攻坚又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镇雄已有了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基础。”

张洪坤介绍,镇雄现有30家大大小小扶贫车间,就是从东部转移过来的产业,“我们还在规划物流、小商品加工等产业园区,加大对接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力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