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低通胀的优势   谨防货币政策推动“坏泡沫”

text

【亚太日报 李哲】1月9日,统计局发布数据称,1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5%。其中,城市上涨1.6%,农村上涨1.3%;食品价格上涨2.9%,非食品价格上涨0.8%;消费品价格上涨1.4%,服务价格上涨1.8%。2014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0%。

华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俞平康在发给《亚太日报》的研究观点中指出,CPI持续的低位走势中有两个因素在边际上压制了物价上涨。其一是猪肉价格的走低压制了食品价格,近几个月猪肉价格未体现出往年的季节性效应而上涨,这其中一方面是因为消费需求比较低迷,5月份以来从食品到非食品价格、消费品到服务品价格都形成独立下跌的通道,说明物价的下跌不是结构性的,是增长预期下行导致的需求全面的疲软,另一方面原因是机构化养殖后供给端对于议价权的争夺倾向更强了,所以压栏惜售的情况时有发生,而又因为上半年猪肉收储已经发生,下半年政策操作空间不大,所以导致一些时点上供需出现结构性的失衡,压低了肉价。

**

CPI:2015年“低通胀形势利好企业**

其二、原油价格的下跌对非食品价格形成压制,过去的6个月中原油价格暴跌57%,这其中需求疲软和地缘政治因素的都有一定的影响,国内油价12连跌,发改委不可能每次都通过上调消费税去对冲,这样做也很没道理。从石油开采成本方面去考虑,可能目前的油价离成本也不是太远了,中国页岩气产量预期下降、OPEC成员国或减产、美国钻井数下滑这些因素可能对油价逐渐形成支撑,但大宗商品易跌难涨的属性可能决定了即使反弹也不好有什么力度。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副总裁、高级经济学家章俊也向《亚太日报》指出,2014年全年通胀为2%,远低于年初政府设定的3.5%的目标值,不出意外的话是2014年实际值偏离度最大的宏观经济指标。这侧面说明监管层对2014年通胀形势更多的是关注上行风险,而非实际看到的下行风险。伴随着经济增长疲软和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跳水,低通胀已经成为2015年全球经济主要的敌人。

“预期2015年国内通胀水平依旧将维持在低位,成为货币政策宽松的主要推动力,通胀和货币政策立场的逻辑关系已经从之前的“通胀下行为货币政策宽松提供空间转向“货币宽松应对通缩风险上行。预测明年CPI全年平均水平略高于今年2.0%的预测将在2.1%左右,而政府会相应下调通胀目标值至2.5%-3%左右,而上游生产资料价格指数PPI在3季度之前将依旧在负区间内徘徊。2015年“低通胀形势将为政府加快推进能源、交通等价格改革创造条件,这将有助于形成资源配置的市场竞争机制进行,长期来看有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升。章俊认为。

对于2015年在货币政策方面,俞平康与章俊观点也颇为一致。

**

货币政策宽松的毒素:“好泡沫与“坏泡沫

**

俞平康认为,在低迷的物价数据下央行短期内推行降准等全面宽松政策的概率在增加,在没有失业数据的条件下央行会紧盯目前面对的通缩风险,这也是目前时点上更好的选择。若短期内降准等政策如预期出现将显著利好房地产和金融等板块及债券市场,同时一行三会将继续引导资本市场暴涨局面和防控资本外流的风险,例如近期有加速迹象的IPO发行和对于人民币汇率的引导可能都是一些铺垫;另一方面,也不排除央行继续收敛宽松政策而主要还是通过对信贷的引导来支持实体经济,但从目前的经济数据趋势和一些高频数据来看,经济短期内自发改善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那么很快将要面对的必然是比较夸张的低迷经济数据,宽松预期的落空和后续经济数据的超预期下行可能给资本市场带来比较显著的负面影响。

章俊也强调,在实体经济复苏不确定性持续的情况下,大量的流动性涌入了银行间市场和债券市场,造成了银行间市场利率和债券市场收益率出现大幅回落。更为出乎监管层预期的是,对央行未来货币政策宽松的预期导致投资者风险偏好显著上升,沉寂已久的A股市场大幅上涨,并且融资融券金额飙升说明投资者在本轮交易中大量使用杠杆。结果是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内A股指数涨幅超过50%,A股市场从之前的长期熊市瞬间切换为牛气冲天,并有泡沫化的风险。这也导致央行面对持续疲软的经济数据而在后续宽松政策的出台上有所顾忌。

章俊进一步分析,泡沫从国家上分为“坏泡沫与“好泡沫。具体而言,类似的房地产和股市等资产价格泡沫不仅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屡见不鲜,而日本90年代的泡沫经济最为典型。面对经济转型过程中经济增速下降和日元升值的双重压力,日本央行从1986年1月到1987年2月连续五次降低利率,把中央银行贴现率从5%降低到2.5%。在市场缺乏有利投资机会的情况下,宽松货币政策造成了大量过剩流动性涌入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推高资产价格形成泡沫。而日本央行在1990年跟随美联储重新进入加息轨道则直接刺破了资产泡沫,使得日本经济陷入了“失去的十年。这种由流动性推动产生的单纯的资产价格泡沫,对经济增长的破坏力可见一斑,这也就是所定义的“坏泡沫。

好泡沫的案例则是美国。从1995年开始,美国制造业受到“强势美元政策的沉重打击而一蹶不振,而同期美联储的低利率政策加上全球资本持续流入美国,从而造成美国国内流动性过剩。当时互联网科技的突破让过剩流动性找到了方向,大量互联网科技公司获得巨额融资,而且股价扶摇直上。不仅纳斯达克指数的每年增幅在40%以上,连标普500中也出现了美国在线,雅虎以及环球电讯这样的科技巨无霸公司,而亚马逊公司的股票市值竟与通用公司的市值几乎相当。1999年底开始,美联储为了防止经济过热而开始加息直接刺破了已经被吹的过大的“互联网科技泡沫。

“虽然过程中由于过度投机而产生泡沫,但不可否认的是对之后的美国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虽然泡沫破裂之后,大量的互联网公司破产倒闭,但互联网科技这种全新的生产力的潜力得到了认识,也为之后类似google这样的互联网企业在美国的诞生并成就美国成为全球互联网科技的领导者奠定基础。章俊说起。

章俊整体认为:就资本市场而言,资产价格泡沫形成背后的逻辑往往是说新经济将极大的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证明高估值的合理性。但实际上,在低利率的转型经济环境中往往很难分辨“过剩流动性催生的资产价格泡沫和“经济增长获得新的着力点并由此产生的反映经济基本面的股市繁荣。鉴于日本资产泡沫的教训,监管层要高度关注宽松货币政策的流向,更多的引导流动性进入实体经济,谨防经济转型过程中出现流动性催生的单纯的资产价格泡沫,也就是“坏泡沫。当然,对于投资“新经济而产生的“好泡沫,也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防范过度投机造成泡沫破裂之后对经济的过度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