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府風雲 | 美國新任教育部長為何引發激烈黨爭?

亞太日報

text

【亚太日报讯】雖然美國民主黨全力阻擊特朗普提名的內閣人選,但黨爭白熱化的高潮出現在事先普遍沒有料到的教育部長人選貝齊·德沃斯身上。由於兩名共和黨聯邦參議員“反水”,參議院在全體投票時出現50:50平局,兼任參議長的副總統彭斯不得不於7日專門到參議院為德沃斯投下決定性一票。依據美國憲法相關規定,副總統兼任參議院議長,但通常情況下在參議院不具有投票權,僅當參議員表決結果出現平局時才能介入。在美國歷史上,新任總統提名的內閣部長人選,需要勞駕副總統投票打破兩黨僵局,這還是破天荒頭一回。特朗普內閣人選中,比教育部長重要的多得是,比德沃斯更令民主黨反感的也多得是,比如司法部長人選塞申斯。為什麼偏偏是教育部長,導緻美國參議院出現內閣人選投票中史無前例的兩黨“極化”僵局?這需要先從德沃斯本人及其教育主張說起。

德沃斯其人

德沃斯生於1958年1月,現年59歲,丈夫是安利公司創始人之子和前首席執行官,兩人都是億萬富翁。

德沃斯家族被認為是密歇根州最富有的家族,而她本人也生於億萬富翁之家,父親是汽車零件製造商普林斯集團公司創始人,弟弟埃里克·普林斯是大型私人安保公司“黑水”創始人。

德沃斯和丈夫都是堅定的共和黨人。她雖不算教育專家,但長期以來在美國教育改革領域非常活躍,據維基百科,德沃斯本人長期活躍在教育領域和密歇根州的共和黨陣營,上世紀90年代擔任過共和黨全國委員會密歇根州主席。

她大力倡建底特律特許學校系統,擔任“優質教育基金會”董事、“擇校聯盟”董事會主席,還發起創立教育遊說方面的政治團體,也經營與教育領域密切相關的營利機構。

去年競選期間,德沃斯夫婦起初並不支持特朗普。2016年3月,她曾公開批評特朗普是“闖入者”,“不代表共和黨”。但隨著特朗普鎖定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提名,夫婦倆態度迅速轉變,成為特朗普在大選期間的重要金主。德沃斯獲提名,被指是因為特朗普“投桃報李”。

作為正統的保守共和黨人,德沃斯在小布什競選時也出力不小。長期巨額政治捐贈為他們在共和黨內積累了深厚人脈。她獲得提名後,有18個共和黨州長發聲支持,傑布·布什和米特·羅姆尼公開力挺,稱讚她是“傑出人選”,提名是“聰明選擇”。

被非議原因

民主黨齊聲反對德沃斯,檯面上的理由當然不是政黨爭鬥,大致包括:

——認為德沃斯欠缺管理教育系統的知識和經驗。德沃斯和子女家人都念的是私立學校,沒有在公立學校就讀或任教,被指對公立學校缺乏感性認識。《底特律自由新聞》主編斯蒂芬·亨德森認為,教育部長的工作是要設定教育標準、指導全美公立學校經費使用,而德沃斯本質上就是一個搞教育政策遊說的說客,在教育學、課程大綱或學校管理上都不是專家。

——涉嫌存在利益衝突。德沃斯夫婦是一家名叫“神經核”的腦行為中心的主要投資人和董事。這個機構是商業性的,與許多學校和教育機構有合作,針對抑鬱、焦慮、孤獨症等提供“生物反饋”療法。但據《紐約時報》報導,療效未獲證實,療法也有爭議。聽證期間,德沃斯表示將辭去董事,但保留對這個機構的數百萬美元投資。有參議員認為,如果她當教育部長,這個機構有可能得到更多獲利機會。 

——涉嫌長期利用自己家庭的巨額財富,以捐贈形式“換購”政治影響力。華盛頓自由派智庫“美國進步中心”統計,至少27名現任共和黨聯邦參議員獲得過她家庭的競選捐款。此外,她秉持保守派宗教立場,支持教會學校,對同性戀的態度也引發一些疑慮。投反對票的緬因州共和黨聯邦參議員說,她感到德沃斯不了解保障殘疾人受教育的聯邦法律。

爭議的核心

德沃斯遭到民主黨反對,核心在於她的主要教育主張,直接關係到長期支持民主黨的教師工會利益,關係到聯邦政府教育經費這塊利益蛋糕的切割分配。

她以力倡兩大教育政策主張廣為人知,一是推廣特許學校,二是推行“學校代金券”。

特許學校並非僅存在於美國,在加拿大、德國、英國、澳大利亞等也有,指的是使用政府教育經費,但獨立於公立教育系統之外,由私人經營並可以營利的學校。

特許學校各自訂立特許規章,或重工程,或重藝術,教學上有較大自主權,也設有校董會和管理組織。

新世紀以來,特許學校在美國各州發展迅速,到2015年,全美已有6,700所特許學校,就讀學生接近290萬。

德沃斯是特許學校的熱心倡導者,推動創建了底特律特許學校系統。她認為,美國現在的學前班至12年級(相當於我國幼兒園大班至高三)公立教育體制非常糟糕,“是一個封閉系統、一個封閉產業、一個封閉市場。這是壟斷,死路一條。”

她主張開放教育市場,使學生家長能夠不受指定學區的束縛,有選擇機會把孩子送到學區外質量更好的學校就讀。說簡單點,就是允許學校公款私營,跨學區與公立學校競爭生源,給學生選擇本學區以外學校機會,簡稱“擇校”政策。

“學校代金券”又稱“教育券”,使少量表現優異的學生有機會使用公立教育資金進入私立學校就讀。目前在美國,州政府為一些學生入讀私立學校提供公費獎學金,或供他們用以抵免私立學校學費。這一主張爭議很大,而德沃斯為推廣“學校代金券”不遺餘力。

獲得提名前,德沃斯一直是擇校聯盟董事會主席,並且早在2003年,就和丈夫共同創立“所有孩子都在乎”政治行動委員會,主旨是推行“學校代金券”、幫助在私立學校設立獎學金的企業享受稅收抵免、資助贊成這一主張的人競選公職。

順便說一句,2008年,這個政治行動委員會因非法提供政治獻金在俄亥俄州被罰款520萬美元,但德沃斯的名字沒有出現在官司裡。這筆罰款至今尚未支付。

教育部負責聯邦政府對公立教育的預算撥款。德沃斯就職後是否將削減公立教育經費,在參議院聽證會上,她沒有明確回答這個問題,留下懸念。

利益的奶酪

特許學校和“學校代金券”,實質訴求頗為相似:納稅人的錢不再全部撥給傳統公立學校,從而讓學生有機會上更優質的學校,聽上去很美好,但現實上牽涉到很多盤根錯節的利益衝突。

畢竟,州和聯邦教育經費就這麼多,美國公立學校本來就經費不足,再被分流,處境勢將更加不利,更何況特許學校和學校代金券拿走的不僅將是按學生人頭算的聯邦教育經費,還有較為優質的生源。特許學校也需要師資,這也使公立學校的師資穩定受到威脅。

批評者認為,特許學校不受限制、欠缺監管,實質上是將美國公立教育體系私有化。而所謂“學校代金券”涉嫌誤導公眾,將擠占公立學校教育資源,對公立教育系統造成傷害。

美國教師聯合會(教師工會)強烈反對德沃斯,把她稱作是美國設立教育部長這一內閣職位以來,“最反公立教育的提名人選”。

贊同德沃斯的人士則說,民主黨和教師工會反對的根本原因,是挖了它的利益集團奶酪。偏右立場的《華爾街日報》8日的評論就指責民主黨和教師公會滿腦子想著繼續壟斷公立教育系統的工作機會和經費。特朗普在競選期間公開承諾支持擇校,稱公立學校應當面對市場競爭;

彭斯2月7日為德沃斯投票時表示,學生的未來不應當由家庭住址的郵編決定。

需要指出是,在美國,教育被認為是地方和各州自己的責任。《華爾街日報》援引“新美國”智庫數據報導說,聯邦政府下撥教育經費僅佔全美學前班至12年級教育全部支出的10%出頭,並且各州差異很大。

越窮的州越依賴於聯邦政府撥款,比如密西西比州的教育經費,近18%來自聯邦政府撥款。報導說,從2004年到2014年,美國特許學校數量迅速增加,使得達沃斯和洛杉磯等地的大型學區損失了數以百萬美元計的教育經費。

黨爭白熱化

去年大選後,共和黨獲得52席,民主黨48席,這不僅意味著共和黨在參議院是多數黨,還意味著共和黨把持參議院各委員會主席職位和各委員會多數委員席位。

1月31日,參議院健康、教育、勞工和養老金委員會在聽證結束後就德沃斯提名投票,結果德沃斯以12票對11票過關。委員會所有共和黨成員都投贊成票,所有民主黨成員都投反對票,涇渭分明。

委員會過關後,就只剩下最後一道程序--參議院全體投票。2月1日,來自緬因州和阿拉斯加州的兩名共和黨聯邦參議員宣布反對德沃斯任教育部長,理由是其教育主張不符合本州情況,所在選區選民的反對電話打爆了她們的辦公室。

此前,全體民主黨聯邦參議員已齊聲表態反對德沃斯的任命。這意味著只要再有一名共和黨聯邦參議員“跳票”,德沃斯就會被否決。瞬間,德沃斯任命變成兩黨爭鬥的白熱化戰場。

為了再爭取一票,6日夜,民主黨聯邦參議員熬通宵演講,總時長達30小時。但這更像民主黨向壁唱獨角戲,因為沒有任何共和黨同僚跟著熬夜,結果也是枉然--不論民主黨怎麼號召,再無共和黨聯邦參議員“反水”,彭斯最後“一票定音”。

白熱化黨爭所導致的參議院“破天荒”之事,豈止內閣部長人選首次須憑副總統投票過關這一樁。日前,參議院財政委員會就財政部長人選努欽和衛生部長人選普賴斯投票時,民主黨委員乾脆集體拒絕出席,而共和黨委員對策竟然是更改遊戲規則,宣布暫時放棄兩黨至少各有一人在場委員會方可投票的規定。結果,努欽和普賴斯在無一民主黨委員在場情況下,獲得委員會審議通過。

民眾最關注

為什麼在教育部長人選上,兩黨之爭最為白熱化?拋開兩黨內部各自更趨極化等因素,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和所有國家一樣,美國普通民眾最關注的,無非也是這三件事:就業、教育和醫療。

過去,特許學校和“學校代金券”,都只是地方和州政府的教育決策,德沃斯上任後,有可能會在全國層面推動,聯邦教育經費總量保持不變的情況下,這勢將導致公立學校進一步萎縮。

宏觀層面的教育決策,牽動所有家庭,卻難以滿足所有家庭的利益需要。近來,全美各地有成千上萬民眾給本州的聯邦議員打電話。

來自兩黨的至少7名聯邦參議員報告說,其辦公室電話被選區選民打爆。賓夕法尼亞州民主黨聯邦參議員鮑勃·卡西說,他的辦公室接到超過10萬個反對德沃斯的電話。

雖然電話火爆的一個原因是民主黨一再號召民眾針對德沃斯任命,給選區的聯邦議員打電話,但這也足以說明德沃斯任命所引發的巨大爭議,不僅與兩黨爭鬥有關,更與美國不同地區、不同經濟狀況民眾的不同教育需求有關。

德沃斯在去年底特朗普宣布其提名時,曾表示“美國教育現狀是不可接受的”,她要致力於“讓美國教育重新偉大”。

現在,她終於走馬上任,美國教育制度面臨新的變革,她的主張究竟合理還是偏頗,能否為更多學生提供更大程度的教育機會平等,將導緻美國公立教育被削弱還是因引入競爭而質量提升,未來四年的實踐應能說明很多問題,其經驗教訓對我國目前細分學區就近入學的中小學教育機制,應當也能提供啟迪。

作者簡介:

作者徐劍梅,新華社高級記者、十佳編輯,曾常駐內羅畢和倫敦,現駐華盛頓。

“華府風雲”為作者對“特朗普時代”美國政治生態的所見、所感。在後真相時代,努力追尋真相。

(來源:亞太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