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藍絲路——海上絲綢之路文化特展》昨開展

東南快報

text

市民正在參觀非洲烏木雕

侯賽因·伊卜拉欣博士介紹埃及紙莎草畫

展出的泰國孔劇面具

【亞太日報訊】以“情係亞洲逐夢海絲”為主題的《蔚藍絲路——海上絲綢之路文化特展》昨日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拉開序幕。該展是第十四屆亞洲藝術節中的重點項目,由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具體策劃並呈現。

本次展覽匯集了海絲沿線國家包括手工藝品、繪畫和民族服飾在內的數百件藝術精品。展覽以歷史上曾經的東方第一大港泉州為起點,沿著海上航線分為五個板塊,分別是絲路起點——遠東文明、十字路口——南洋傳奇、絲路轉機——古道遺風、中東海灣——西亞文明、絲路終端——通聯歐非。

橫跨亞、非、歐大陸,將其中的二十八個國家作為重點加以呈現。通過不同的民俗風情,體現人類共同的命運和永恒的發展理念。一件件藝術精品折射出各民族豐富的文化傳統,一段段文字描述見證著人類久遠的交往和不朽的友誼。它既存在於歷史,更屬於現實,深深地叩動和啟迪著觀眾的心靈。

在東盟展廳,東南快報記者看到緬甸的展品中有一件藤球,透過它仿佛可以看見緬甸久遠的歷史文化。藤球運動源於15世紀的蘇丹國統治下的馬六甲一帶地區,這種輕鬆愉快、消除疲勞的運動很快在東南亞一些國家傳開了。而早在11世紀東南亞國家文化中就有關於藤球運動的記錄。

在南亞、中亞展廳,塔吉克展出的手工刺繡可謂是巧奪天工。塔吉克刺繡是塔吉克人最古老、最流行的民間裝飾藝術之一。它通過使用針和刺繡專用的鉤針,借助棉線、毛線、絲線、銀線、和金線,將各種寶石、串珠、錢幣和珍珠縫製在不同織物、皮革和氈料表面製作而成的藝術品。刺繡在塔吉克是最令人喜歡的一種民間藝術品。現代的刺繡師除了採用古老的傳統刺繡法以外,還通過利用專門的圖案組合技巧,創造新的刺繡款式和風格。

在非歐展廳,埃及的法老像也吸引了眾多市民的眼球。“2016年是埃及和中國建交60週年,同時也是埃及和中國的文化年,我們準備文化年在中國舉辦很多有關埃及文化的活動,希望通過2016年的文化年對絲綢之路以及“一帶一路”戰略政策起到重要作用。”埃及駐華大使館文化教育處的侯賽因·伊卜拉欣博士告訴東南快報記者,埃及羅科索這座城市與泉州有非常相似的地方,比如城市面貌、文化等。以前埃及人民對中國文化的認知度並不高,但隨著近幾年兩國文化相互交流逐漸頻繁,使得越來越多的埃及人開始了解泉州的歷史和文化。“我們打算明年初在羅科索舉辦一系列大型的中國文化活動,同時,也借著亞洲藝術節來增進埃及與泉州的關係,並與泉州進行文化交流。”侯賽因·伊卜拉欣博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