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鸿基地产2月25日发布的2020/2021年度中期业绩显示,期内公司收入460.7亿港元,同比上升19%;营业溢利210.23亿港元,同比上升30.16%;期内溢利139.75亿港元,同比下降12.32%。
期内扣除公平值变动后,公司股东基础溢利174.82亿港元,同比上年同期的134.22亿港元水平,有30.25%的上升;每股基础溢利6.03港元,同比上升30.23%。归属公司股东溢利135.78亿港元,每股溢利4.69港元,同比降幅均约为12%。
物业销售方面,按权益计算集团期内合约销售额为147亿港元,来自物业销售溢利为港币123.66亿港元,较上年同期的68.5亿港元,大涨80.5%。新鸿基称,涨幅主要由于期内香港出售的发展物业大部分在上半年落成。
另一方面,香港地产行业最擅长的物业租赁收益,则持续下跌。业绩显示,期内新鸿基租金收入(合营和联营)123.61亿港元,按年同比下跌3%。净租金收入为94.96亿港币,同比下降2%。新鸿基表示,主要还是受到香港出租物业组合租金收入下降的影响。
由于去年疫情的波及,新鸿基在香港和内地的物业销售、投资及购物中心、酒店业务,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随着内地和香港疫情得到控制的情况不同,公司在持有物业的收益表现和贡献,也呈现出差异。
物业租赁方面,期内香港物业租赁合并收入91.81亿港元,同比下降7.7%;综合业绩仅为69.23亿港元,同比下滑8.17%。内地物业租赁则明显上涨,合并收入28.66亿港币,同比上升18.77%,综合业绩23.13亿港元,同比上升24.49%。
新鸿基坦言,疫情之下,香港的社交距离措施收紧,以及跨境往来限制,继续影响集团出租物业组合的表现,特别是对个别商场以及与旅游和休闲相关的业务造成打击,同时新租和续租仍然充满挑战,短期内租金仍有下调压力。
与之相对的,则是去年下半年,随着内地经济复苏,加上消费开支稳健增长,受惠于有效疫情防控以及相关政策措施,消费者信心自去年年中反弹,特别是境外旅游限制拉动了内地主要城市的消费品显著增加。而新鸿基位于上海、广州等城市的地标性商场,正好迎合了消费者对于高级品牌的急增需求。
与此同时,在上海、南京、广州等核心城市的地标性物业,也将在未来几年陆续建成,预计公司在内地的持续性租金收入,会进一步增加。
同样因为疫情重创的,还有酒店业务。公告显示,期内酒店合并收入为12.13亿港元,同比下降44.33%
虽然位于上海浦东的丽思卡尔顿酒店,在疫情后收入有所回升,但是位于香港的的酒店组合在疫情下,冲击无可避免,入住率和客房平均收入均大幅下滑。新鸿基表示,管理团队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创意宣传、以及为长租房客设计的营销推广计划,以提高酒店运营效率。
但在物业销售方面,内地和香港市场均表现良好。香港虽然有保持社交距离的措施要求,但是由于低息贷款以及依然强劲的自住需求,特别是中小型单位需求旺盛,对住宅楼市仍是稳健支撑。期内新鸿基在香港湿地公园、屯门御海湾和东半山等项目上市出售,加上早前落成物业的剩余单位,在香港市场发展物业的合约销售额为113亿港元,同时还有5个项目落成交付。
而在内地市场,期内疫情有效防控使得市场信心恢复,在“房住不炒”原则下,公司以大湾区及长三角为主力的住宅项目,给公司带来30亿元的销售额。
数据显示,新鸿基期内香港物业销售合并收入234.33亿港元,同比上升59.64%;内地物业合并收入34.75亿元,同比上升127.12%,物业销售整体呈现上升。
截止期内,公司位于香港按楼面面积计算的土地储备为5699万平方呎(约合520万平方米),可满足公司未来5年的发展需求。位于内地的土地按楼面地价计算的可售物业面积为5060平方呎(约合470万平方米),其中50%将兴建为可售的优质物业,并会继续寻求合适的投资机会。
不难看出,持续的疫情、内地无法通关造成的跨境旅游的大幅下滑、以及仍有持续的贸易摩擦,使得去年下半年香港的物业投资、租赁、酒店、购物中心等持有型物业的运营收入,仍难止住下滑趋势,而内地市场经济、消费在疫情后的迅速复苏,对于在内地持有大量物业的新鸿基而言,是业绩的有效补充。
对于未来的展望,新鸿基表示,随着大部分发达国家接种新冠疫苗人数上升,预计全球营商信心会逐步改善,加上各国政府持续推出财政刺激措施和宽松货币政策,预期有助于世界经济复苏。尽管情况乐观,但波动中的地缘政治和经济形势等不明因素,或拖累全球经济复苏。
新鸿基称,公司已经成立半个世纪,与香港共同度过多次危机和风浪,公司对于香港和内地的长远经济前景仍然充满信心,并会在合适时机买入土地的作为发展之用,会持续启用前瞻性而富有经验的管理团队和稳健的财务状况,为股东创造长远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