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中國電影成長需要時間 不可"揠苗助長"

新華社

text

【亞太日報訊】(記者涂一帆 許曉青)談及中國電影票房的快速增長和年輕電影人的成長,著名導演李安13日在上海國際電影電視節論壇上強調,這需要時間,不能揠苗助長,很多事情不是一下子就可以成功。他主張“細火慢燉”,而不能都變成了“速食麵”。

2015年,中國電影取得了超過440億元的票房成績,中國電影市場的規模僅次於北美,穩居世界第二。多家諮詢機構的報告預測,中國電影票房有望在2017年末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票倉”。

13日,李安在主題為“票房即將超美國,成為‘老大’還差幾件事”的論壇上說,中國電影是個很新興的行業,現在有一種新鮮感,熱錢也進來了,大家求知的慾望非常高。

談及電影發展,李安打了一個比方說:“我36歲才‘開張’(指從事導演事業),我是很晚熟的一個人。現在回想起來,我蠻感恩自己是一個晚熟的人。”他主張,一個東西能夠感人、能夠成熟、能夠成立的時候,本身就具有一股自然的力量。

李安還說,現在市場好,大家爭相想出頭,這樣浮躁的現象對“幼苗”來講,是揠苗助長。“我希望現在是一個黃金時代的開始,大家好好把握,走進良性的循環。這是文化的事情,你要給它一點時間,希望大家耐心一點,繼續努力。”

對於中國電影盲目跟風、大同小異、只求數量等現象,李安提醒說,同樣的東西會看膩,觀眾會產生審美疲乏,疲乏到連電影都不想看的時候,電影人就會自食其果。

他回憶拍攝《臥虎藏龍》時,武術指導袁和平為了想新動作,焦慮到吃兩粒安眠藥都睡不著,就是因為觀眾喜歡新鮮的東西。

李安還說,現在資本多,是一個好的現象,因為它是電影的生計。但是電影人需警惕不要走入這個陷阱中,形成一個疲乏狀態,最後變成觀眾連看電影這回事都覺得不重要。

“把錢都花在明星身上,而電影的製作和場景做得都不夠好,這是另外一個陷阱。”李安坦言,早年的台灣電影、香港電影都曾被“盲目追逐明星和資本”而拖垮過。他說,當年的台灣市場就是太過倚重明星效應,把錢都花在明星身上,製作不夠好,就走了下坡路。

此外,李安還指出,明星吸引人,無可厚非,他們容易把電影炒熱,這是“好事”;但是作為電影人自己心裏要“有數”,最後看的是他們打動人心的品質,“所以關鍵是要拍跟我們的情懷、思想有關係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