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银行永续债上市流通,资本充足率隐忧下疯狂融资

财联社

text

6月28日,三峡银行债券上市流通公告披露,为期五年的永续债上市流通,发行总额15亿元,票面利率4.6%。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近来三峡银行资本动作不断,不仅高频次发行同业存单,更是准备冲刺IPO,在这背后,实则存在着银行资本充足率偏低、不良资产增加等隐忧。

发债频次同比去年翻番

今年以来,三峡银行同业存单已发行了136期,每期发行金额5000万元-2.5亿元不等,同比去年上半年57期发行频次翻番,相较于杭州银行(600926.SH)今年87期、贵阳银行(601997.SH)62期、中国银行(601988.SH)25期等同业存单发行频次,也实属频繁。

此外,就在永续债发行前不久,即6月17日,该行提交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材料获接收。资料显示,三峡拟发行股票不超过18.60亿股,将全部用于补充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

据三峡银行年报,截止2019年年末,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均为9.84,其中一级资本充足率仅高于监管指标1.34,相较于同行上市商业银行处于较低水平。数据显示,苏州银行(002966.SZ)、平安银行(000001.SZ)对应期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34、10.77,南京银行(601009.SH)等相应指标也高于三峡。

记者注意到,截止目前,永续债发行已排起长龙,包括湖州银行、东莞银行等诸多中小银行;同时银行IPO也已排起长队,包括广州银行等19家银行等待IPO,其中多为中小银行。一位市场人士表示,今年疫情以来,信贷投放力度加大以扶持实体经济,进而导致资本充足率偏低成为中小银行的集体焦虑。目前为止,今年无一银行上市成功。

华西证券首席投顾连世海在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疫情以来,确实加大了对实体企业的扶持力度,银行发行次级债、永续债、可转债以及冲刺IPO等,都是为了补充银行资本金,因为如果没有资本金就无法进行贷款,所以必须补充。”

不良资产增加冲抵资本金

“中小银行资金短缺,主要是它的资本金大多数冲抵了其不良贷款或不良资产。”连世海告诉财联社记者。据三峡银行年报,银行近年业绩就因不良资产等导致其盈利不稳定,2018-2019年营收、净利同比增速分别为-22.46%、25.42%。

对于相关问题,财联社记者致电三峡银行并发送采访函,截止发稿前未得到回应。三峡银行在年报中给予解释称:“2018年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处置不良资产约29亿元,产生损失14.28亿元,其中2018年承担损失7.93亿元。”

数据显示,截止2019年年末,三峡的不良贷款余额为11.18亿元,同比上升33.29%,而在2018年对应上升比率也是超过30%;同时,银行2019年不良贷款率为1.31,处于微增态势。连世海分析道:“中小银行的客户结构造成了在一定条件下它的不良资产率上升,其对接的中小微企业坏账率较高。”

据记者了解,截止2019年年末,三峡银行的普惠口径小微贷款余额 107.04 亿元,占当年贷款总额的12.54%,较上年增长41.95%,高于各项贷款增速 10.43 个百分点。

不良贷款的增加,也导致了公司2019年资产规模增长15%等多项经营规划指标尚未达标。此外,业绩不稳背后也存在收入结构单一隐忧,一位银行人士告诉财联社记者:“商业银行的营收来源于利息净收入、手续费、佣金净收入及投资收益等。”记者注意到,三峡银行营收主要来源于利息收入,占据2019年公司总营收的90.2%。

同行上市公司来看,兴业银行(601166.SH)2019年单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比就已超过15%;平安银行(000001.SZ)2019年非利息净收入占总营收的53.35%,杭州银行相应营收占比超27%,苏州银行(002966.SZ)等非利息净收入占比也远超三峡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