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家國有經濟型航空公司“啟航”

text

新華社北京7月2日電

中國首家國有經濟型航空公司2日“啟航”。中國東方航空集團宣佈,東航旗下的中國聯合航空有限公司正式轉型為低成本航空公司。

廉價航空公司,又稱為低成本航空公司或低價航空公司,指的是通過取消了一些傳統的航空乘客服務,將營運成本控制得比一般航空公司較低,從而可以長期大量提供便宜票價的航空公司。

業內人士認為,中聯航的轉型“啟航”,標誌著東航戰略性轉型邁出新的一步,全面建立起“多層次、差異化”的航空產品與服務能力,成為中央企業中首家集“傳統的全服務經營模式”、“低成本經營模式”於一體的“混合經營制”大型航空運輸集團。

東航集團公司總經理、股份公司董事長劉紹勇表示,中聯航作為獨立承運人充分享有自主經營權,將按照低成本運營理念和現代航空企業運營框架,全面引入市場化管理機制,建立起全新的運營系統、全新的產品體系、全新的服務標準、全新的品牌形象。

到2014年底,中聯航運營的波音B737飛機將達到31架,將繼續鞏固和發展北京南苑機場、佛山沙堤機場全流程服務的獨特優勢,積極開闢更多的航線,加速佈局國內旅遊航線和周邊國際旅遊航線,豐富北京與各省會城市之間點對點的航線網絡。

上世紀70年代,低成本航空運輸在北美市場出現並迅速在全球推廣開來。近30%,這是低成本航空在全球的平均市場份額;不到7%,這是低成本航空在我國的市場份額。劉紹勇給出的數據表明,如果要趕上全球平均水準,中國低成本航空公司規模至少需增長4倍。

業內人士指出,近年來國內旅遊開發,低成本航空公司通到哪裏,哪裏日子就活躍起來。國內旅遊者一年人均花費500多元,包括交通、餐飲、購物、住宿。國內遊一年32億人次,自己掏錢坐得起飛機的不多。民航和旅遊產業鏈的未來,就在一輩子還沒出門旅行過一次的億萬群眾。

專家表示,近年來中國高鐵的飛速發展,已經給民航越來越大的壓力。“規劃成網、全天候運行的高鐵勢必對航空業造成衝擊,尤其是這種1000公里以內的路程衝擊最大。航空公司要麼降低成本和票價與高鐵‘拼殺’,要麼就逐漸從市場中退出。”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許光建說。

對於低成本航空公司在中國的出現,許光建認為,這是大勢所趨。一方面是越來越多百姓出行的市場需求,另一方面也是高鐵等新型交通方式的“倒逼”。民航如果還是“高高在上”,那勢必適應不了高鐵的衝擊。

海航航空集團執行董事長王英明認為,低成本航空沒有固定模式,美國的西南航空、歐洲的易捷航空和亞太地區的捷星航空等,在機上服務、機場選擇、艙位設計、遠程航線、常旅客項目、分銷平臺等問題上各有選擇。但結構性的成本優勢、高效率運營、精簡基本服務、豐富附加服務選擇,以及有吸引力的市場仍是成功關鍵。

在業內人士看來,低成本航空陡然升溫,秘密在於重啟的中國改革進程。低成本航空風起雲湧之勢,推手是中央政府大力縮減公務開支,擠壓長期主導民航市場的公款公務消費。同時,中央政府推動下,中國民航簡政放權,對民營資本開綠燈。

關於低成本航空的安全問題,國內率先定位低成本的春秋航空公司航空安全總監王清晨說:“低成本就是低安全,這不是一個全面而客觀的觀點。事實上,春秋航空把安全上的嚴格要求和較高安全投入作為保證低成本持續運營的最經濟手段,安全能帶來更好的效益,安全好了,成本自然就低了。”

劉紹勇表示,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帶動了消費升級、大眾化和自助旅遊的興起。中國民航正式提出,從提高高端型消費向滿足大眾經濟型消費擴展,提高民航服務的覆蓋能力。這些因素推動了東航對發展低成本航空的戰略選擇。(完)(記者:樊曦、錢春弦、齊中熙、趙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