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日报 | 莫迪桌前标牌换了,到底是多大事

APD NEWS

text

亚太日报 暮又

近日,“印度改国名”引发国际社会持续关注。

据CNN报道,印度总理莫迪在二十国集团峰会上使用的是“婆罗多”(或“巴拉特”)标牌。这立即引发了一场政治争吵和公众对这个国家应该被称为什么、历史和殖民遗产的辩论。

此次是印度首次举办G20峰会,莫迪在执政近十年后,旨在提升新德里的全球影响力,在此期间,他的形象一直是“致力于摆脱殖民历史的领导人”,曾多次强调需要“将我们自己从奴役心态中解放出来”。莫迪的人民党认为“印度”这个名字是该国殖民历史的残余,“婆罗多”也就是“印度”的印地语单词,可以互换使用。

然而在世界各地,印度是最常用的名字。

自发出 G20 邀请以来,反对派指责莫迪政府计划将国名改为“婆罗多”。反对派警告印度人民党不要废除印度这个名字。印度国大党议员沙希·塔鲁尔称应该继续使用“印度”,而不是放弃对一个充满历史的名字、一个全世界都认可的名字。

印度1.png

对于这场“国名之争”,西南政法大学特聘教授、原驻南亚国家武官、亚太日报特约评论员成锡忠说,印度改国名为“婆罗多”,其实不是什么新闻,本来在印度共和国宪法印地语版本里,国名用的就是“婆罗多”,而非“印度”。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的二十国集团峰会上,印度总统德劳帕迪·穆尔穆的晚宴请帖用的也是“婆罗多”,印度总理莫迪面前的桌签用的也是“婆罗多”。

在印度,印地语为国语,英语为官方语言,在国语印地语的所有官方文件里,用的都是“婆罗多”,在官方语言英语的所有官方文件里,用的都是“印度”,现在通过修改宪法,在官方语言英语的所有官方文件里也用“婆罗多”,当然有一定的道理。作为一个具有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印度被英国殖民统治长达190年,“印度”这个国名是殖民主义者强加给印度人民的,现在普通民众都非常厌恶“印度”这个国名,因此莫迪政府准备通过修改宪法把这个南亚次大陆最大国家的名字还原为“婆罗多”,是为了顺应民心民意。

“婆罗多”是梵语词汇,意思是“承载、携带”,实意为“寻找光明与知识的人”。“婆罗多”、“Bharata”或“Bharatvarsha”词根可追溯到印度古代文献《薄伽梵往世书》和史诗《摩诃婆罗多》,《薄伽梵往世书》将“Bharata”描述为“南方海洋和北方雪域”之间的土地。梵语“婆罗多”可以音译为“巴拉特”,也可以音译为“婆罗多”,“婆罗多”更接近印地语发音。鉴于执政的印度人民党在议会的席位有优势,国名更改的可能性比较大。

成锡忠最后说,独立以来,印度社会有很强的势力一直主张消除英国殖民统治痕迹。莫迪执政以来,更是不断呼吁“摆脱一切奴隶制痕迹”。但是,消除殖民统治痕迹的进程可能会持续加剧这个国家的印度教极端民族主义情绪,进一步激化印度与邻国以及印度国内印度教徒与穆斯林和其他少数民族之间本已剑拔弩张的矛盾,从而使这个国家乃至整个南亚次大陆社会更加动乱。

(来源:亚太日报 APD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