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鄂必拒”无理!病毒不会通过身份证号传播!

新华每日电讯

text

春节期间曾被舆论一致抨击的“排鄂”现象,近期在有些地方死灰复燃,甚至有“加码”迹象:多位湖北籍网民发帖称,自己过去几个月没回过老家,但因为“身份证是42开头”,社区、基层干部就以“大数据报告”为依据,要求强制集中隔离;有长租企业突然通知湖北籍租客,密码锁已被冻结;还有企业大量解雇湖北籍员工……

盲目排挤湖北籍人士,并非局限于一城一地。前不久,记者表妹在深圳机场和其他湖北籍乘客一起被限制登机,即使相关证件能证明她近三个月一直待在香港,航空公司仍不放行;有个朋友自驾返程上班,中部某省高速公路工作人员查身份证时发现车上有湖北籍人员,立刻将他们劝返……

无论是网络曝光的案例,还是记者身边人亲历的尴尬,都有一个共同点,即以身份证作为是否隔离、劝返的依据。而一些地方所谓的“大数据报告”,听上去仅是查到了辖区内哪些人身份证是以“42”开头,而不是这个人近期到底去没去过湖北。这也难怪有人调侃:“最新研究表明,新冠病毒能通过身份证号传染?”

疫情防控是大考,考的是社会治理的“绣花功夫”,但总有一些地方、一些人习惯于用“懒办法”。哪管你“错杀”一千,哪管你百般委屈,哪管你有无法理,此地是我管,我就这么来。然而,身份证“42”开头的人不一定近期都去过湖北,其他省的人也并非一定没去过。过于依赖这种以身份证画线的“伪大数据”,既容易“误伤”扰民、增加行政成本,又会给防疫工作留下巨大漏洞。

我们当然知道,几乎不会有地方明确发文要求“强制隔离湖北籍人员”,即便在同一个地方,并非每个工作人员都如此“糊涂”。但是,哪怕一个小区、一个社区违背“依法科学有序”的防控原则,都将让众多市民的生活、工作受扰,也会拖累整个城市的形象。如果缺少法治思维、现代化治理思维,今天可以因为新冠病毒“误伤”众多湖北籍人士,以后就可能因为其他事件让另一个群体感到“寒心”。

事实上,真要打好大数据战“疫”,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春节期间,不少地方通过手机漫游信号等大数据,精准、高效摸排从武汉、湖北来或近期去过武汉、湖北的人员,一方面安排隔离,一方面提供服务,收获不少赞誉;有地方利用小程序、健康码等方式记录隔离信息,让出行、复工变得方便;最近工信部开通了查询到访地的短信通道,更是便民之举。有好工具、好的工作方法不用,却依赖“懒办法”“横办法”,自然会容易挨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