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摸香港——K11舉辦《築·聽·覺》跨界藝術展

亞太日報

text

香港中文大學|張樾張心怡

【亞太日報訊】3月18日下午,《築·聽·覺》(UrbanSense)展覽在香港藝術購物中心K11開幕。

展覽邀請數名國際級建築師、多媒體藝術家及本地音樂團隊,共同創作出結合建築美學與音樂元素的七大藝術作品。

這七大藝術作品中,包括貫穿中庭、橫跨三樓層,逾17.5米高的巨型金色裝置“黃金泡泡”;由1,848個一模一樣、排列有序的音樂盒組成的音樂裝置“Myriad”;懸置地面的獨立裝置“電影院之島”,可讓觀眾俯身進入觀看專為展覽剪輯,且有關香港的短片;供觀眾觀看、觸摸、感覺、聆聽及嗅聞的互動竹林“竹.光.感”;結合香港真實及虛擬的景觀,以電影片段、聲音、GoogleEarth上的圖片及數據為材料製作而成的“都市掃瞄”;以及捕捉香港變幻城市面貌的攝影圖片展覽——“我們生活在色彩當中”和“街道之聲”。

其中最受矚目的是“黃金泡泡”(GoldenBubbles)。這一作品由大型金色充氣物料製成,逾17.5米高,貫穿K11的整個中庭,在三個樓層與扶梯之間來回穿插,蔚為壯觀。整個裝置擁有燦爛奪目的金黃色外表,並可以反射購物中心周圍的環境及人流,形成扭曲流徜的另類現實。觀眾亦可窺視這些金色漂浮物的內部,在萬花筒般的視覺效果中感受稍縱即逝的絢麗影像。創作該展品的藝術家為北京建築設計公司“眾建築”。

另一極具趣味性的獨立裝置——“電影院之島”,由居於香港的藝術家ColinFournier及MarysiaLewandowska創作。透過該裝置,觀眾可以將上半身融入黑盒投影空間,而下半身仍站立在地面。此舉顛覆了傳統看電影的方式,並通過電影的幻想情節創造出一個猶如魔術師的盒子,讓觀眾在其中感受城市的另一種狀態。“電影院之島”探索出一種與公眾互動的新形式,並通過短片展現出本地人對物質和非物質的觀點、界限,反映他們對現存及幻想中的慾望經濟。

《築·聽·覺》展覽由跨領域建築設計事務所“天之豐”(SKYYUTAKA)創辦人李國欣及矢野豊共同策展,兩位建築師畢業於倫敦大學巴特利特建築學院,多年來曾參與及策劃多個藝術項目,包括“2015深港城市\建築雙年展(香港)”等,致力於連接建築、景觀、文化項目和學術研究等不同領域。二人希望透過本次展覽探討塑造香港成為獨特城市的自然元素及特性,開闊公眾對香港未來可能性的想象。

談及與K11合作,策展人李國欣認為這裡是一個很特別的購物中心,做到了商業與藝術的完美融合,“與K11的合作意向大概是去年聖誕節時達成的,從選題到尋找藝術家溝通、創作,到最後的展覽,整個過程持續了三個月左右。”

K11是全球首個藝術購物中心品牌,獨創性地整全結合了“藝術、人文、自然”三大核心元素,並把本土藝術欣賞、區域文化經驗、環境保護意識與購物融會結合。它不僅把一些新銳藝術家的作品列為永久收藏,也會定期舉行一些主題展覽,為創意作品提供平台。除了香港K11之外,品牌在上海、武漢、北京、廣州等地亦有多元化的項目,如多元文化生活區丶購物藝術中心及寫字樓等。

此次於香港K11展出的《築·聽·覺》展覽除藝術品裝置之外,還會在後期舉辦相關藝術講座和工作坊,使整個展覽更加豐富。

本次展覽由3月18日持續至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