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亞太日報特約評論員劉旸
沒有意外、沒有驚喜,中國男籃在裏約奧運小組賽五戰皆負,打道回府。年輕的小夥子們最後一役拼盡全力,技不如人,無可指摘。“罪”不在球員,那誰應當站出來為此負責?
中國男籃負塞爾維亞結束奧運之旅
奪冠大熱門美國隊,奧運開幕前在拉斯維加斯集訓時,球迷不僅可以看到老K邁克▪薛修夫斯基的教練團隊在緊張工作,甚至下一任美國國家隊主帥波波維奇都到場參加戰術分析會,提前熟悉國家隊工作。而中國男籃備戰奧運集訓時,球員都到齊了,主教練卻遲遲定不下來。有這樣一個開頭,很難讓人期待什麽好的結尾。
算上北京奧運會上最後兩場敗仗,中國男籃在奧運賽場上已經12連敗。有兩項數據足以證明,這屆男籃是中國在奧運會賽場表現最糟糕的。
從場均凈勝分來看,中國男籃的-29.6分,除了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之外,達到了中國參加奧運會歷史上的最低值。1996年,由於中國對陣美國,南斯拉夫和立陶宛,3戰輸分都超過60分,場均凈勝分為歷史最低的-32.9分,但卻贏下安哥拉和阿根廷,晉級8強。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姚明率領的男籃創下史上最高的場均凈勝分-10分,而非現在這支男籃可比。
中國男籃在裏約奧運會上對陣委內瑞拉男籃
從三分球場均命中個數來看,這屆男籃也創了歷史新低——3.8個。歷屆中國男籃都有“小、快、靈”的傳統,在1988、1996、2000、2004年奧運會上,場均三分球都在6個以上。在以姚明為核心的“大個兒”戰術體系裏,外線球員甚至得到更多施展空間,北京奧運會上投進了史上最多的7.5粒三分球。
從當年的“歪把子機槍”張勇軍、現今主教練宮魯鳴和如今解說嘉賓王非,到後來的胡衛東、“小李飛刀”李楠,到再後來的朱芳雨、王仕鵬,中國男籃鞏固在世界上的籃球地位離不開壹群穩定的外線射手。而這屆男籃中,誰有這個準星擔此重任呢?場均不到4個三分球中,甚至還有易建聯這樣的內線球員的貢獻。
宮魯鳴雖然帶去了4個內線球員,但在與歐美強隊對抗中也絲毫占不到便宜。比起外線球員的“隱形選材”來說,中鋒、大前鋒的位置人選更容易在現行的“顯性選材”中脫穎而出。因為個子高,周琦、李慕豪、王哲林等新人很早就受到關註,但壹直存在進攻手段單壹、中投不準、籃下終結能力不強等明顯短板,遲遲沒有打出人們期待的模樣。人們不禁要問,中國隊的外線投手去哪兒了?籃下“小巨人”去哪兒了?
易建聯在比賽中
答案很簡單,被外援擠在CBA板凳上歇著呢!中國男籃滑坡至此,不是壹個方面的問題,但CBA現行外援體系難逃其咎!外援占用太多聯賽資源,內線壹個“洋大個兒”,外線壹個“洋小個兒”,有的球隊設計戰術讓兩個外援豁開了掄,有的球隊壓根沒戰術,直接讓哥倆豁開了掄。即使末節單外援,也是防守時用“洋大個兒”,進攻時換“洋小個兒”。聯賽得分榜、籃板榜等重要數據指標排名靠前的,基本是清壹色的外援。這樣壹個由外援主導的聯賽怎麽會成為本土球員成長的平臺呢?
“三外援”的補償規則令人啼笑皆非,進壹步壓縮本土球員上場時間,甚至成為奪冠法寶。“亞外”政策是CBA中最不倫不類的規定,甚至暗示著壹絲種族歧視和偏見,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簡單邏輯。身體發虛就要多鍛煉,靠吃“補藥”維持不了多久,也解決不了根本問題。CBA上賽季誕生了史上首個三外援的總冠軍球隊,預示著這項政策已經走到盡頭,應當盡早壽終正寢。
說到這肯定有人跳起來反對,比賽要有觀賞性、俱樂部要贏球、聯盟要盈利,多幾個外援又如何?憑什麽國家隊不好,讓聯賽來“背黑鍋”?
很多唯市場論人士,裹挾了大批擁躉,大肆鼓吹聯賽與國家隊切割,讓籃協去負責國家隊,讓企業家敞開賺錢。這種模式有問題嗎?從理論上講,這是壹個再好不過的“管辦分離”模式,好到什麽程度?好到全世界只有美國做到了,既讓NBA老板們賺得盆滿缽滿,又讓“夢之隊”稱霸世界。不像有的國家隊很強,聯賽很菜,比如巴西、阿根廷的足球;有的聯賽很強,國家隊很弱,比如英超之於英格蘭。
中國男籃負塞爾維亞結束奧運之旅
理論上講,NBA不必為美國男籃國家隊負責,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之前,NBA甚至與美國國家隊沒關系。美國籃協也不是NBA的主管單位。相對而言,CBA憑什麽要為國家隊負責?
NBA不負責為美國男籃輸送人才,而事實上,它卻達到了這個目的。如果不是NBA培養了大批籃球天才,美國男籃如何稱霸世界?聯賽是國家隊的第壹功臣。NBA沒有外援限制是因為外援參與根本動搖不了美國籃球基礎,剝奪不了美國高水平球員打球機會。對絕大多數俱樂部來說,外援是個偽命題,美國球員會比大多數外援都出色。外援更多是這個聯盟推動國際化戰略的註腳。
NBA海報
然而,依葫蘆畫瓢的CBA版權能賣到國外電視台嗎?CBA外援在商業國際推廣上起到什麽作用了嗎?外援在CBA除了刷分,連提高觀賞性這種功能和價值都在打折扣。球迷在NBA見識更高水平的比賽,關注CBA更在乎的是輸贏,而外援政策統壹調整,會讓決定輸贏的力量慢慢轉移到本土球員上來。
CBA當然也可以不為國家隊負責,前提是培養出足夠多的籃球人才,而不是國外聯賽的“接盤俠”,也不是NBA棄將的撈金天堂。在中國男籃低谷時期,CBA應該主動承擔改革重任,將更多的賽場資源向本土球員傾斜,讓聯賽成為年輕球員最好的成長舞臺,讓他們有更多的上場時間和出手機會,而不是坐壹個賽季板凳,到了國家隊再來練投籃、練體能,抱佛腳補課。
作者簡介:
劉旸,專業體育媒體人,曾參加北京田徑世錦賽、中羽公開賽、國際舉聯大獎賽等賽事報導。裏約奧運會前夕,主持大型視頻專題節目《口述奧運》。
炎炎夏日,四年一次的奧運會正在巴西火熱上演。亞太日報重磅推出裏約奧運專欄《這裡約聊》,與您一起聊聊裏約奧運那些事兒。
關註亞太日報,直擊奧運,我們這裏約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