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wallpaper
你是否有在街頭注視過,來往的行人最愛穿著什麽顔色的衣服。這個比例也許很難統計,直到你發現,網上總有人寫著類似的帖子:爲什麽紐約人愛穿黑色、爲什麽巴黎人愛穿黑色、爲什麽瑞典人愛穿黑色。。。然後你發現,原來全世界人都挺愛穿黑色的。
黑色,這個在色彩的定義中並不算顯性色彩的顔色,被無數人奉爲時裝界的經典。日本時裝大師山本耀司說黑色是顔色的盡頭,香奈兒說每個女人都需要一條小黑裙。。。也許這些意見領袖的觀念曾一度引導了流行的趨勢,但細細想來,如果黑色本身不具備某種魔力,它不會如此經久不衰且曆久彌新。
黑色讓人感到時髦,當然和它穿上最顯瘦有一定關系。近100多年來,主流文化都是以瘦爲美的,這和文藝複興時代畫作中的豐腴女人極爲不同。女人們對苗條和纖細的渴望空前高昂,這是黑色得以流行的基礎。
人們對黑色的認知經過了一系列演變。在許多國家的文化裏,黑色象征著內向、壓抑,在15世紀,它曾是傭人和寡婦才穿的顔色。但另一方面,黑色也意味著禁欲和信仰,比如修女和牧師就很愛穿著黑色。人類對黑色的崇拜由來已久,在蒙昧時代,人們並不知道夜晚爲什麽來臨,對比陽光燦爛,黑夜有神秘和吞噬一切的力量。隨著宗教的普及,黑色演變成了權力的象征,而權力又演化爲奢侈。
到了19世紀, 黑色和在宗教的頂峰年代相比,更加普及了。黑色內部也産生了分化,判斷一個使用黑色的人的階級還需要看看面料,比如黑色和天鵝絨的結合,就是頂級的奢華,但如果是黑色棉布,那就會顯得平民一些。
但除此以外,黑色真正進入時尚界,和時裝界的引導不無關系。黑色曾給時裝和設計界的天才們帶來了極大的靈感,而更爲湊巧的是,這一批黑色引領者均生活在戰爭年代。正因爲黑色太過簡單,蘊藏在其中的挑戰才愈加明確。如果一位設計師能把黑色駕馭妥當,那說明他是真正具有獨立個性的藝術家。
香奈兒女士出身修道院,在她做起自己的時裝時,她開始意識到黑色是最簡約而不簡單的存在,“天方夜譚很簡單,但是一件小黑裙卻不容易。” 香奈兒將修女服那樣大面積的黑色引入了日常時裝,這在那個時代是先鋒的,因爲黑色強調了事物的根本,猶如一個女人的身材。1926年,香奈兒對小黑裙的肯定蔓延了整個時裝界,小黑裙被認爲是優雅,是女性自我的體現,成爲了女人衣櫥的必備之物。
在上個世紀,巴黎時裝界對黑色的認同高度統一。Christian Dior 在1948年的秋冬高級定制系列中做出了一系列黑色小禮服裙,收腰設計突出了胸部和臀部的線條,黑色面料凸顯了小腿的修長,把一個女人的曲線展露出來。Dior 認爲黑色是所有顔色中最優雅的。
對黑色的迷戀不止在西方。在東方的日本,幾位在當時還被稱爲出格的設計師也對黑色偏愛。山本耀司是一個幾乎只穿黑色的人,在他的心裏,黑色是有些邪惡的存在,具有蠱惑人心的反抗精神。有人說山本喜歡黑色和他略顯灰暗的童年有關,他的父親在二戰中去世,他不得不和母親相依爲命,並相信用女性視角觀察世界是一種宿命。
“ 我更傾向于穿梭在黑色的城市環境中。它是許多大城市的色彩選擇,原因是黑色既溫和又傲慢、既懶惰、隨意又神秘,但最重要的是,所有的黑色都在傳遞一條信息 ‘ 我不打擾你,你也別煩我。’” 山本曾說道。
山本道出了現代城市人際關系的常態。人們相互疏離又有些冷漠,所以某種程度上,並不是黑色本身時髦,而是國際都市燈紅酒綠,但穿黑色的人卻更多,因爲從心理層面講,都市中人需要黑色提供一種自我保護的安全感。
這種觀點也出現在Fashionista近日發的一篇名叫《紐約客爲什麽總喜歡穿黑色》的文章裏。文章提到,在紐約,選擇如此之多,人們需要避免自己迷失。而黑色足夠冷靜,它告訴你什麽該買什麽該放棄。
而另一篇來自Vice的文章則展現了另一個國家對黑色看法。它寫到,瑞典人也喜歡穿黑色,但並不是因爲黑色足夠時髦,而是因爲國民性較爲內斂,姑娘們很害羞,黑色很低調,這能避免她們在公共場合引起別人的矚目。
來源:界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