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影視節目探索“走出去”的新絲綢之路

text

新華社上海6月12日電

題:中國影視節目探索“走出去”的新絲綢之路

新華社記者許曉青

呂冬

“今年3月,當中國電視人首次組團來到伊斯坦布爾舉辦的土耳其電視節時,大家都很驚訝,原來西亞是一片很大的未經開拓的市場。”上海廣播電視臺版權資產中心主任、五岸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何小蘭在第20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論壇”上對中外記者說。

2013年,中國提出了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專家認為,新絲綢之路概念不僅表達了中國與世界持續開展經濟合作的意願,在跨文化交流合作領域,中國的文化企業和機構也一直在探尋一條新絲綢之路。

在11日的上海電視節論壇上,中外文化貿易領域的資深人士談及中國影視節目出口海外的“新絲路”概念,而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顯然是這條文化絲綢之路上的重要一站。

今年3月,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上海文廣、江蘇廣電、華策公司等組團前往西亞“試水”當地影視節目貿易市場,短短4天行程達成了600萬人民幣的合約。在中國聯合展臺前,土耳其、法國、沙特阿拉伯、黎巴嫩、阿爾巴尼亞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買家對中國電視節目充滿好奇。

上海五岸傳播有限公司國際部總監李磊透露,不僅《楚漢傳奇》《李小龍傳奇》等古裝劇、武打劇受到西亞市場歡迎,《舌尖上的中國》《超級工程》等紀錄片,《百里挑一》等綜藝節目也被認為具有較高的收視潛力。他說:“反映中國人當代生活的紀錄片、中國本土原創的綜藝節目模式,在文化絲綢之路上的商業價值亟待開發。”

早在探索西亞市場之前,東南亞就是中國影視作品和綜藝節目出口的主要目的地。昔日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中轉站——新加坡,而今也是中國影視節目“走出去”的橋頭堡之一。近年來,上海與新加坡之間的電視節目版權貿易日趨熱絡,華語綜藝、紀錄片、晚會節目受追捧,中新兩國的文化企業還嘗試聯合投資定制電視節目。除了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越南、柬埔寨等也是對中國電視版權需求較多的地方。

多位參加上海電視節的展商還告訴記者,對於影視節目的跨國貿易而言,“新絲路”也未必都是依託陸上或海上交通實現的物理意義上的貿易路徑,在網際網路和新媒體如此發達的今天,中國電視節目“走出去”也可以通過跨國的網上貿易平臺,構築虛擬的絲綢之路。

何小蘭告訴記者,上海成都兩地的傳媒與科技企業通力合作,已建成了可以快速完成跨境影視版權交易的虛擬平臺——秒鴿傳媒交易網,並在上海自貿試驗區掛牌。這也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新絲路”。

統計顯示,最近10多年間,中國電視劇產量逐年攀升,到2012年其峰值已達到約17000集,2013年保持在15000集左右,年產量為世界第一。

市場人士分析,由於電視劇產能較為集中,隨著“一劇兩星”等政策出臺,國內相對過剩的產能或將得到有效再利用,直接投入到兼顧國內、國際市場定位的內容製作上,這無疑將為中國影視節目“走出去”提供更多優質節目資源。

長期從事跨境影視貿易仲介服務的美國CMM傳媒諮詢公司調研總監康得說,比照最近幾十年,美國影視公司紛紛進軍戛納電視節,並取得可觀的歐洲市場份額;對中國人而言,走通自己的文化絲綢之路,也應有充分自信。

他認為,中國要有這樣的雄心,也要有足夠的耐心,在影視內容創作中通過更加國際化的表達,贏得世界認知和認同,“這樣一條文化絲綢之路,已經顯現出了美好的前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