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调查:利润率5年跌近半,人工成本不到美国四分之一

亚太日报

text

曹德旺赴美设厂的言论,点燃了中国制造企业人工、税费成本高涨,逐渐丧失国际竞争力的讨论。而福耀玻璃在美国设厂后,身陷员工诉讼和争议,又掀起了中国制造业企业生存现状和国际竞争力新一轮热议。

中国制造企业的劳动力成本近年来涨幅有多大?人力成本与社保支出是否是压垮企业的最重大负担?中国制造业企业如何应对劳动力成本的上升?6月20日,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了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CEES)报告,就上述问题上得出了一些结论。

调查的主要负责人,武汉大学质量院院长程虹在报告发布会上表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大国,中国的制造业占全球比重从不到2%,达到现在的约25%。这么大的经济体,却在2011年左右,开始遭遇变化——中国的人工成本从不到美国的3%,发展到超过美国的20%。中国在30年之内,急速完成了制造业的发展,但现在,仅仅是劳动力成本的持续上升,就为中国经济带来了太多没想到的问题。

程虹说,他在调查中发现,很多企业家都不想再干下去了,很多企业家在以创新的手段,抵抗企业的下滑,而很多的企业员工,都离开了企业。

2016年,在东部制造业大省广东和中部地区的制造业大省湖北,CEES对1208家企业的11366名员工进行了调查。其中2016年,广东省受调查的企业为573家,湖北受调查的企业为585家。调查的员工数量为广东4989人,湖北4114人,总计9103人。所调查的区域,覆盖广东90%的制造业产值和86%的制造业就业人口,湖北89%的制造业产值,和90%的制造业就业。

制造企业利润率5年下降46.8%

2016年的调查结果显示,从利润率来看,2015年受访企业的平均利润率为3.3%。但在2011年,中国制造企业的平均利润还有6.2%,相比今天而言,企业利润率下降了46.8%。

在这3.3%的企业利润率中,企业的分化情况也非常严重。2015年,有25%的企业利润率接近于0,有19.8%的企业出现亏损,另一方面,有四分之一的企业利润率超过了7%,而有一半的企业利润率却达不到在2.5%。

程虹认为,按照低劳动力成本的低端产业做下去,利润会越来越低,而创新企业的利润率却越来越高,由于需求倒逼,创新企业或许已迎来他们的时代。近年来中国外贸一直承受压力,而出口企业中的加工企业利润率最低,低于非出口企业和一般贸易企业。

而从企业类型来看,市场化企业的经济活力更高。调查显示:其中民营企业的利润率为3.9%,远高于国有企业的2.2%和外资企业的2.1%。从亏损率来看,民营企业的亏损面为18%,低于国有企业的26%和外资企业的21%。

中国工资水平远低于美国,但显著高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

受访企业的员工工资在2015年经历了大幅增长。2015年,广东制造企业新进员工的实际工资增长了14.5%。对于工作两年以上的员工而言,广东制造业员工的实际工资在2014年-2015年增长了8.3%,高于2013年-2014年增长的5.8%。程虹表示,从统计数据来看,中国的工资上涨趋势还没看到停止的迹象。

但从实际工资来看,中国的劳动力成本还是远远低于美国。调查显示,中国工人的实际工资(包括年终奖)为每月4216元,折合635美元(以2015年底的名义汇率折算)。但美国工人的实际工资则为每月3099美元,是中国的4.88倍。不过与新兴市场国家相比,中国的工资高于巴西、马来西亚、泰国、墨西哥、越南、印度。越南2015年的实际工资水平在每月206美金。

社保和工资支出占企业总成本不高

调查发现,虽然工资持续增长,但其占总成本的比重一直控制在较低的18%之内。程虹认为原因有两个,一是企业加大了技术、研发等投资,降低了人力成本的相对比重。二是企业采取了各种方法,减少为员工缴纳社保,而员工希望远期的社保回报能够变做当下的工资收入,因而也十分配合。

从主观问题来看,企业管理者仍最担心劳动力成本和市场需求。据CEES调查,企业管理者认为,劳动力成本是妨碍企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妨碍程度达到60%,市场需求问题仅次于劳动力成本,达到56%。其他妨碍因素与劳动力技能相关,依次是技术人才、创新能力、劳动力技能、管理人才。其后才是税收、融资成本、融资途径等因素。政策稳定性则是相对最不担心的问题,为23%。

CEES发现,虽然劳动力的工资在不断上涨,但企业工资支出占总成本的比重却相对较低,且仅有小幅的上涨。工资支出占总成本的比重在2013年和2014年均为17%,2015年上升了一个百分点,为18%。

CEES发起人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劳动与人力资本研究室主任都阳对澎湃新闻表示,虽然人工成本占企业支出比重相对不高,但中国传统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对劳动力价格上升非常敏感,因此企业家会多有抱怨。另一方面,企业对劳动力成本的变化已经有所反应,一些对技术、创新进行投资的企业,相对获得了更好的发展,中国的制造业也需要优胜劣汰这个过程。

社保缴纳所占的成本比重则更低,仅占企业总成本的3%。CEES发现,虽然政府要求,企业和员工需缴纳工资总额40%左右,但企业实际缴纳的社保费率与政府规定的费率有巨大差距。主要原因在于:有的城市设定了相对较低的有效缴费率,企业使用低于实际工资的参考工资为缴费基数,员工社保覆盖不全,以及其他形式的规避。

调查还发现,27%的员工没有签订劳动合同,而在签订合同的员工中,20%的员工签订的是劳务派遣合同。76%的员工参加了社保,其中广东的社保参保率为80%,高于湖北的72%;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社保参保率分别为98%和92%,显著高于民营企业的69%。

工资上涨导致员工离职,如何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

程虹表示,员工工资不断增长的一个直接结果,是较高的员工离职率。2015年,制造业企业员工的离职率达到26%,且大多为自愿离职。在2014年-2015年,CEES受访制造企业的就业人数出现了更为明显的下降,广东省达到6.3%,此前一年的降幅仅为2.2%;湖北省则在2014-2015年下降了3.3%。2014年-2015年,广东就业下降的企业占比为52%,湖北则达到了45%。

CEES发现,员工人数的下降集中在非技能型劳动力,一线工人就业数量的下降幅度最高,而技术设计职位则是调查工种之中唯一增加就业的职位。CEES认为,就业的这一结构表明,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正不断提高技能密集度。

企业也在通过增加技术、教育等投资,对冲成本上升,应对劳动力问题,尤其重点投资自动化、机器人设备。CEES发现8%的企业使用了机器人,其中广东为10%、湖北为6%;40%的企业使用了自动化设备;自动化设备占设备价值总额的17%。

从企业类型来看,国有企业与外资企业使用机器人的比例均为14%,远高于民营企业的6%,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企业使用机器人的比例分别为15%和11%,也远高于非出口企业的5%。行业分析发现,机器设备制造、电子设备制造、金属制造等行业使用机器人的比例最高,而纺织和皮革制造行业使用机器人的比例最低。

调查结果显示,在成本压力之下,许多企业退出了市场,而另外一些企业,在通过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技术含量、机械自动化等创新投入,希望能够在变局中打开出路。

(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