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應試教育"付高昂代價 外媒:缺乏創新性

參考消息

text

【亞太日報訊】據參考消息報道,外媒稱2000年,“國際學生評估專案第一次發表全球教育制度對比的結果。一共有26個國家提供了具有代表性的15歲學生的樣本,他們參加了數學、科學和閱讀方面的測試。

美國《新共和》週刊網站1月16日以《中國的教育成功正在損害學生教育》為題發表文章稱,2009年,上海的孩子們開始參加測試。上海是中國教育取得成績最大的地區之一,約80%的上海孩子最後都能上大學。那是一次令人印象深刻的亮相,上海初次登場就拿到第一。

這個結果在西方國家引起前所未有的恐慌,那些國家的經濟排名當時同樣在下滑。英國在第一年測評時位列前10,現在則滑至閱讀第25、數學第28、科學第16。美國和法國學生的分數也很糟糕。

西方政客立馬指責學生們學習不用功。時任英國教育大臣的邁克爾·戈夫把當時稱作“斯普特尼克時刻——“斯普特尼克時刻的原意是指美國人意識到在空間競賽中已經落後於蘇聯人的時刻。

戈夫說:“如果中國……和世界上一些教育水準最高的國家正在這麼做,那我們英國也必須這麼做。

雖然戈夫如今已經離任,但還沒有跡象表明他在教育上的那種“拜託你們好好努力一次的做法正在被繼任者改變。嚴格管理全國統一的課程、一有機會就讓孩子考試顯然是答案。但是也別忘了,你面對的是孩子,你必須小心對待自己的期望——更不用說你用怎樣的方式實現這一期望了。

西方教育和東方教育之間的對比一向很強烈。對取得佳績的中國教學方法進行深入研究就會發現,中國的成功付出了高昂的代價。而且最先承認這一點的正是中國人自己。在中國,學生每年上學的時間要比英國多一個多月,每天上課時間達9小時——中間穿插有眼保健操(旨在減輕眼部疲勞)和課間操(旨在保持精力高度集中)。一項研究發現,高達90%的亞洲學生都是近視。這是因為他們在室內學習的時間太久,而在戶外陽光下待的時間不夠多。相比之下,英國學生的近視率在20%到30%之間。

此外,許多遠東國家的下課鈴聲只代表每天第一階段學習的結束。學生下課後會轉戰補習班。重壓下的學生並沒有茁壯成長。倫敦大學學院對中國東部省份浙江的9至12歲學生進行調查發現,超過80%的學生“極其擔心考試,三分之二的學生害怕受到老師的責罰。到YouTube網站上看看就會發現中國老師對學生使用暴力的例子。在接受問卷調查時,四分之三的中國學生說他們還害怕受到家長的體罰。

一些學生感到絕望。之前的一項研究發現,在接受調查的2500名上海中小學生中,有24%的人有過自殺念頭,主要原因是考試壓力太大。最諷刺的是,儘管受到所有國家的豔羨,但中國人認為自己的教育制度是失敗的。

在西方政府努力讓本國學校向亞洲學習時,亞洲政府也在讓它們的學校向歐洲取經、提高創新能力。“高分低能現在已經成為慣用語。

在人們擔心糟糕的數學分數時,中國人也在提到另一項測試,一項沒有登上媒體頭條的測試。這項測試發現,在創意和想像力方面,中國學生的排名僅為倒數第五。

中國教育部正在探討的改革包括不再給小學生留書面家庭作業和鼓勵孩子參加非學術性課外活動,以期使學生獲得更加全面的發展。

越來越多的中國父母同樣在設法讓孩子在家裏接受教育。

曾任北大附中國際部主任的江學勤對中國的教育方法進行了批評。他說:“這是一種應試教

育制度,意味著學生從很小的時候起就學習如何應付考試。死記硬背的缺點眾所周知:學生們沒有學到社交和實用技巧,缺乏自律和想像力,喪失了好奇心和學習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