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驻巴格达大使馆被围36小时,美国与伊朗在伊拉克博弈加剧

澎湃新闻

text

当地时间1月1日,在美国宣布向其驻巴格达大使馆增兵后,曾冲进大使馆院子并向主体建筑投掷石块的伊拉克示威者们撤出了美驻巴格达大使馆。在此之前,示威者们将美国驻巴格达大使馆围困了整整36小时,美国防部马克·埃斯珀在第一时间宣布“正派遣更多部队来支持我们在使馆的人员”,美国新闻网站Politico称,特朗普政府正避免重蹈奥巴马政府在2012年的“9·11美驻班加西领馆遭袭事件”中的覆辙,当时美国驻利比亚大使遇袭身亡。

虽然示威者对美驻巴格达大使馆的包围与袭击未导致美方人员伤亡,但这场“跨年”抗议以及抗议背后的伊朗因素,仍令人瞩目。

大使馆被围36小时,起因于美军空袭亲伊朗民兵

据路透社1月2日报道,1日中午,大多数示威者开始陆续撤出美国驻巴格达大使馆周边区域,为期2天的抗议就此结束。一些年轻示威者使用棕榈树枝清扫大使馆门前场地,另一些人在拆解帐篷,整理收拾设备,还有数部面包车驶来载人离开。与此同时,也有一些示威者在撤离后,转而在大使馆附近的宾馆门前搭起了抗议用的帐篷。伊拉克军方在1日晚些时候表示,所有的示威者已于当天夜间撤离。

路透社刊文指出,示威者是在收到伊拉克什叶派民兵武装“人民动员组织”(PMF)的命令后才开始撤离的。据半岛电视台1月2日消息,1日午间,“人民动员组织”发表声明,呼吁支持该组织的示威者出于对国家的“尊重”,撤离大使馆周边区域,转而前往“绿区”外。“你们已经传达了信息。”该组织在声明中写道。

此次示威者冲击美国驻巴格达大使馆一事,起于美军去年12月29日轰炸“人民动员组织”下属的什叶派武装组织“真主旅”。据英国广播公司(BBC)1月2日报道,2019年12月27日,伊拉克石油重镇基尔库克附近的一处军事基地遭到火箭弹袭击,造成1名美国民间承包商身亡,另有4名美军与2名伊拉克安全部队士兵受伤,美方指控此次袭击为归由伊拉克国防部管辖的什叶派民兵武装“人民动员组织”所为,而该组织受到伊朗的支持。

事后,为了报复,美军于2019年12月29日空袭了伊拉克与叙利亚境内5处“人民动员组织”下属的什叶派武装组织“真主旅”的军事设施,其中包括武器储藏设施以及该民兵组织用来计划与执行攻击联军的指挥和控制基地,袭击造成至少25名武装组织成员身亡、55人受伤。BBC指出,“真主旅”自2009年起就被美国认定为“恐怖组织”。

空袭发生后,伊拉克看守政府总理阿卜杜勒-马赫迪于2019年12月29日谴责美军的此次行动,称其为对伊拉克主权的侵犯,威胁伊拉克与中东地区的安全。

半岛电视台刊文指出,2019年12月31日起,数以千计的“人民动员组织”的成员及其支持者穿过“绿区”的检查站,聚集在美国驻巴格达大使馆门口示威,负责“绿区”安保工作的伊拉克特种部队士兵向法新社表示,由于没有收到上级命令,伊安全部队没有阻止抗议者进入“绿区”。

资料显示,“绿区”是由美军在2003年伊拉克战争后设立的,其位于巴格达市中心、底格里斯河西岸,面积约10平方公里,重兵把守,戒备森严,进出需要特别通行证和层层安检,而美国驻巴格达大使馆正位于“绿区”中。值得一提的是,该大使馆是美国驻外使领馆中面积最大的。

进入“绿区”后,聚集在美驻巴格达大使馆周围的抗议示威者将大使馆围得水泄不通,有人高喊“美国去死”的口号,并在大使馆的外墙上涂鸦。

之后,示威者的举动有所升级,据路透社消息,抗议者焚烧美国国旗、砸毁摄像探头,并冲入大使馆外围地带,纵火焚烧大使馆建筑,使馆检查站被彻底焚毁,接待室则被烧得面目全非。

此外,抗议者还向大使馆抛掷石块与疑似粪便的污物,致使多处玻璃窗与墙面受损,不过抗议者没有冲击大使馆的主体建筑。大使馆内部的安全人员则向示威人群发射催泪瓦斯,“人民动员组织”对此表示称至少有20人因此受伤。

伊拉克亲美、亲伊朗势力博弈公开化、激烈化

“伊拉克示威者围攻美国驻巴格达大使馆的举动,是美国与伊朗复杂博弈的延续。”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研究员钮松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美国针对伊拉克与叙利亚境内的什叶派民兵武装‘真主旅’空袭行动,本质上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矛头直指该组织的政治、军事和宗教上的支持者——伊朗。”

事件发生后,半岛电视台报道称,美国政府于2019年12月31日向伊拉克政府施压,要求其加强对美驻巴格达大使馆的安保工作。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2019年12月31日消息,美国中央司令部在获得伊拉克安全部队的批准后,已在大使馆周围部署了100名原先驻扎在科威特的海军陆战队士兵与数架AH-64“阿帕奇”武装直升机。视频画面显示,2019年12月31日夜间,两架AH-64在底格里斯河上空低空飞行,并发射外形酷似白磷弹的热诱饵弹威吓示威人群。

与此同时,美国国防部长埃斯珀强调,美军将在未来几天内派遣第82空降师的750名官兵至伊拉克,协助防卫工作,“我们已经采取了适当的武力保护行动,以确保美国公民、军事人员与外交官的安全和自卫权。”

资料显示,目前约有5000余名美军士兵驻扎在伊拉克,参与打击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的行动,并负责训练伊拉克安全部队士兵。

在美军进驻大使馆后,参与抗议的“人民动员组织”的成员及其支持者响应该组织的声明要求,逐步撤离大使馆所在区域。BBC刊文称,美方称此次事件未导致美国公民伤亡。美驻巴格达大使馆事后发布声明称将暂停一切领事服务,所有已预约的事项也将被取消,何时恢复有待另行通知。

“当前的冲击事件表明,伊拉克政府内部亲美与亲伊朗势力的博弈正在日益公开化和激烈化,这使得一直处在美国与伊朗夹缝中的伊拉克处境日益艰难,美国与伊拉克的关系日益微妙。”钮松分析称,“伊拉克国内西方民主政治与什叶派教派政治糅杂,使得美国与伊朗都将在伊拉克的争夺视为双方在中东地区博弈的主场。美国与伊朗在伊拉克各有竞争优势,是一种错位竞争,谁都无法在伊拉克获得完全的优势。”

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李伟建则向澎湃新闻强调,鉴于伊拉克与伊朗在宗教文化上有着紧密的联系,且伊拉克人口多数为什叶派,与伊朗一致,因而美国在伊拉克很难竞争过伊朗。

“尽管伊拉克有些什叶派人士对伊朗的政策并不满意,但是对美国政策不满意的什叶派人士要来得更多,在他们看来,尽管什叶派借助美国的力量推翻了萨达姆政权,但是伊拉克的日子并没有因此好过多少,没有人真正喜欢美国人。”李伟建说,“反倒是伊朗在萨达姆统治期间曾为不少当下的伊拉克什叶派人士提供过庇护。”

2020年,美国与伊朗关系走向何方?

在抗议者暴力冲击美驻巴格达大使馆后,美国总统特朗普1月1日在其推特账户上表示,伊朗要对此次事件所造成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负全部责任,“他们将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特朗普写道,“这不是警告,而是威胁。新年快乐!”不过特朗普之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改口称,他“爱好和平”,他不想美国与伊朗开战。

钮松分析称,特朗普对大使馆遭暴力冲击一事一方面对伊朗挥舞“威胁”与“沉重代价”的大棒,一方面又高举“和平”的大旗,这仍然是美国对伊极限施压、超强遏制战略的鲜明体现,“这表明美伊之间‘斗而不破’的关系仍未发生改变,美伊军事力量之间直接的武装冲突不是特朗普当前的选项。”

李伟建说,假使美国意欲与伊朗开战,那么其早就借之前比此次冲击大使馆更严重的事件,如伊朗击落美军无人机等为理由开战了。“特朗普不想在中东问题上投入过多,这是自他上台以来一直在说的,特朗普认为美国的主要精力要花在对付跟美国形成全面竞争的国家。”李伟建说。

李伟建强调,在无意开战的前提下,特朗普夸大、塑造伊朗威胁,是为了将伊朗问题炒热,转移各国关注点,从而获得其他利益,如向阿拉伯国家销售军火,与以色列推行“世纪交易”等。

与此同时,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称,以色列外交部长卡茨也对伊拉克示威者冲击美驻巴格达大使馆表示谴责,卡茨强调,以色列支持美国,以方敦促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德黑兰的罪行”。

对此,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在伊朗国营电视台发表讲话时回应称,伊朗与美驻巴格达大使馆遭冲击一事毫无瓜葛,伊朗谴责美军攻击伊拉克境内“人民动员组织”的军事设施。

“如果有人威胁伊朗,那么我们伊朗将毫不犹豫地打击他们。”哈梅内伊说,“假使伊朗决定战斗,那么它将毫不含糊地做到这一点。”

据半岛电视台消息,伊朗外交部召见了代表美国在伊利益的瑞士驻伊朗大使馆工作人员,抗议美国在伊拉克的“战争贩子”般的行径。

“就目前来看,美伊关系既没有在现有矛盾基础上更加明显恶化,但也没有明显改善的迹象与趋势。”钮松向澎湃新闻表示,“大打‘伊朗牌’仍然是特朗普政府中东政策的核心,鉴于2020年将举行美国总统大选,因而今年的美国对伊朗外交仍然要服务于特朗普选举政治的大局,他需要适度维持美伊之间的紧张态势但又避免其陷入失控。”

钮松认为,虽然2020年的美伊关系仍会热点问题不断,但双方彼此将心照不宣地保持一定的沟通渠道。

李伟建则认为,尽管变数始终存在,但是美伊关系进一步恶化的可能性不大。

“假使美国要继续对伊朗执行强力制裁的话,那么其自身反而将愈来愈孤立,一些阿拉伯国家经不起与伊朗的长期消耗对峙,因而其已经开始怀疑美国对伊朗政策的有效性了。”李伟建分析称,“与此同时,一些欧洲国家也在伊朗问题上与美国拉开了距离,试图与伊朗共同维护伊核协议。”

(沈雨若对本文亦有贡献)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