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的大運河河南省滑縣段(2010年3月13日攝)。
遊客在新疆拜城縣克孜爾石窟遊覽(2005年5月4日攝)。
22日,正在卡塔爾首都多哈舉行的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大運河、中國與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聯合申報的絲綢之路相繼獲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此,中國已經申報成功的世界遺產總數達47處。
一條是現存世界最長的人工運河,一條是世界最長的文化遺產線路,大運河與絲綢之路的申遺成功,凝聚了幾代人努力奮鬥的結晶。而對於正在致力於文化建設與保護的中國來說,“一河一路的申遺成功,只是又一個傳承悠久文明、保護古老文化的新起點。
絲綢之路,是古代一條以絲綢貿易為主,通往西域的商路,是古代東方與西方政治、經濟、思想和文化技藝交流的重要通道。在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合對“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申報世界遺產,並獲得了成功。
“絲綢之路項目是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積極推動下的一個項目。在離京參加本屆世遺大會時,國家文物局副局長童明康曾對記者這樣表示:“中、哈、吉三國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這在過去是沒有的。可以說,這是我國第一個跨國項目。
跨國申遺,中國首次。不僅有助於推動不同文明對話、交流、合作,更能有效推動各地區、不同國家間的經濟文化發展。
大運河是由國家修建的最大的且最古老的內河水道系統,綿延3000公里,跨越兩個直轄市、六個省,直到現在還和國民經濟緊密結合在一起。
“與絲綢之路不同的是,‘活態遺產’是大運河的顯著特徵,因此在保護管理方面,挑戰更大。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建築歷史研究所所長陳同濱告訴記者,“可以說,大運河在保護管理方面矛盾更為突出,解決起來更需要時間。但值得欣慰的,因為申遺的投入,大運河已經得到比較完善的保護。
申遺成功之後,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多位申遺專家不斷強調:申遺的最終目的還是加強保護。
“不是申報成功就沒事兒了。陳同濱告訴記者,“其實很多項目在申請過程中,保護水準都有了很大提高,甚至與國際水準接軌。但申報成功後,還需要加強進一步的管理,加大投入。比如提高保護標準,從全新局面開展保護工作。今後探討重點還要放在如何推動跨國保護上,三個遺產地國家要組建保護聯盟,形成互相協商機制。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劉慶柱也認為,歷史是民族的記憶,對一個民族、國家來說,有歷史的記憶才會有凝聚力,而保持這種記憶的方法就是予以保護。“重申遺、輕保護是一種短視行為,各地方政府要保持冷靜頭腦,不要因為申遺成功了就放鬆保護,不能把重點放在過度開發利用上,要讓世界遺產的保護理念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