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總署8日公佈的數據顯示,按人民幣計價,5月份中國進出口同比增速由前4個月的下降3.1%轉為增長1.5%。其中,出口1.2萬億元,增長5.4%,進口0.98萬億元,下降2.9%。
業內認為,5月份外貿數據的反彈主要受到基數因素逐漸消退、外部需求回暖等影響,但目前世界經濟還存在很多不穩定因素,外貿形勢複雜嚴峻,全年要實現年初提出的7.5%左右的增長目標,任務仍相當艱巨。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認為,因為去年前四個月內地對港融資性貿易帶來虛高基數,今年前幾個月同比數據波動較大,考慮到去年5月後套利貿易逐漸得到遏制,影響外貿增速的基數因素將逐漸消失,外貿數據將更加真實地反映進出口實際運行情況。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劉學智表示,美國經濟增長有加速跡象,歐洲經濟整體向好,全球貿易增長趨於活躍,使得中國出口外部條件有所改善。前5個月,中國對歐盟、美國、東盟和日本等貿易夥伴的進出口都保持增長。同時,國內近期出臺的減少出口商品檢驗種類、加強出口信用保險支持、加快出口退稅進度等政策措施,也有助於緩解年初以來嚴峻的出口形勢。
儘管最新數據顯示,以人民幣計價,5月份中國進口同比下降2.9%,較4月份1.3%的降幅繼續加深,但劉學智分析認為,今年以來國內宏觀經濟總體運行平穩,城鎮化、新農村建設不斷推進,拉動了進口需求。從統計數據看,主要大宗商品的進口量保持增勢,制約進口的主要因素是進口均價的下跌。
他表示,從先行指標預判,今後幾個月中國進、出口都將呈現企穩態勢,但要完成全年增長目標,此後幾個月月度平均增速都要達到“兩位數,難度很大。
白明也認為,當前中國出口的外部環境仍相當複雜:5月份中國官方製造業PMI升至50.8%,但其項下新出口訂單指數和進口指數分別為49.3%和49.0%,仍位於榮枯線下方;5月初閉幕的廣交會採購商數與成交量雙下降,表明外需尤其是新興市場需求仍不穩定;過去中國出口的高速增長與發達市場的需求密不可分,而隨著發達經濟體回歸實業、新興經濟體越來越多參與國際市場競爭以及中國傳統優勢的弱化,中國出口與歐美貿易是否“脫鉤值得關注。
不過,白明強調,作為世界最大貿易國,當前中國對外貿易已經進入由“規模擴張向“品質提高的新階段,在穩定貿易規模的同時,更要抓緊結構調整優化。國務院辦公廳5月中旬印發的支持外貿穩定增長的16條政策措施,就兼顧當前和長遠,涵蓋了優化結構、改善環境、政策保障以及增強競爭力等多方面內容。
據商務部外貿司司長張驥介紹,這份政策文件堅持問題導向,強調出口與進口並重以及通過“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帶動貿易。同時,文件兼顧了不同的貿易主體和貿易方式,既有對中小微企業的支持,也強調培育具有核心競爭力的跨國企業集團,既提出做強一般貿易,也要求提升加工貿易、發展其他貿易方式。
“目前海關、質檢、商務等部門已經發佈了貫徹文件的細則或進一步落實的工作方案,其中有些措施能夠減輕企業負擔,為拉動出口帶來立竿見影的效果,有的則旨在通過不斷改革釋放對外貿易發展的動力。白明表示,隨著這些“高含金量的政策措施不斷發揮效應,未來幾個月中國出口形勢預計將較此前有所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