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日报观察 | 后“伊斯兰国”时代,叙利亚局势怎么走?

亚太日报

text

亚太日报评论员 武剑

最近,有关打击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关键战果一个接着一个,从伊拉克政府宣布收复该组织在其境内的大本营摩苏尔、到叙利亚各方围攻该组织“首都”拉卡并逼近市区、再到该组织证实其最高头目巴格达迪死亡。

这一系列事件预示着曾经在中东肆虐横行、恐怖效应外溢至全球的头号极端组织已穷途末路。这个结果除了让中东迎来反恐转折点外,“伊斯兰国”作为一度占据叙利亚半数领土、对抗叙利亚政府军主力,其命运也必将对叙利亚局势走向产生重要影响。

本月7日,在德国汉堡G20峰会期间举行的首次“双普会”上,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就叙利亚西南地区停火达成协议。外界注意到,这一协议不但是“双普会”唯一公开达成的成果,而且是美国在叙境内参与的第一个“冲突降级区”。

为此,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以“这是我们首次出现这样的迹象——美国与俄罗斯能够在叙利亚问题上共同合作”的表态诠释了这份仅仅局部小范围停火协议的重要意义。

众所周知,俄罗斯军事介入叙利亚以来,一直寻求与美国在打击“伊斯兰国”和叙利亚问题上进行合作,以此作为撬动乌克兰问题以及美俄关系的杠杆。但美国对此却始终不为所动。美国此次一反常态愿就叙利亚问题同俄罗斯展开合作,应该说与叙利亚即将步入后“伊斯兰国”时代不无关系。

随着在叙利亚打击“伊斯兰国”的行动进入尾声,以美俄为首的各自阵营对势力范围的争夺也日趋激烈。6月,因美国军机击落了一架叙政府军军机曾引发俄罗斯暂停执行俄美在叙飞行的安全备忘录、并威胁将把美国的飞机作为瞄准目标。面对来自俄罗斯的威胁,美国则以“绝不退让”强硬回应。

可见,在美俄共同的敌人“伊斯兰国”被消灭之际,双方在叙利亚爆发冲突的风险正变得越来越大。为了避免冲突的迫切需要,促使美俄尝试将对抗转化为合作。

“伊斯兰国”的反恐问题被解决之后,叙利亚问题的解决随之浮出水面。尽管特朗普上任后下令首次对叙利亚发动了军事打击被视为展示强硬,但美国国务卿蒂勒森在动武之后明确称,美国的首要任务是挫败“伊斯兰国”,一旦结束对“伊斯兰国”的作战,美国希望将注意力转向巴沙尔政权与反对派武装力量之间达成的停火协议。因此,美国选择与俄罗斯合作实际上也是按照时间表在推进其既定的叙利亚政策。

继俄土伊在叙利亚建立“冲突降级区”之后,美俄此次又在叙利亚达成停火协议,至此俄罗斯成功将深度卷入叙利亚战事的四方纳入了合作轨道。再加之叙利亚内战一支重要力量“伊斯兰国”行将走向覆灭、法国提出不再以巴沙尔下台为目标的对叙新政,这些背景无疑都是对第七轮日内瓦和谈以及今后叙利亚问题谈判的利好。

然而,叙利亚危机矛盾盘根错节、局势错综复杂,正如法新社所言和谈要想取得重大进展,依旧困难重重。具体而言,谈判要想真正取得突破,通常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第一,谈判的一方要在战场上占据压倒性优势;第二,占据优势的一方要释放出足够善意。否则谈判结局就会如同此前4次停火协议无果而终。

不过从目前的情况看,叙利亚政府既未在战场上占据绝对主动,同时又在涉及巴沙尔去留的最核心问题上寸步不让。

虽然美国就叙利亚问题开始与俄罗斯合作,但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停火协议双方有意选取利益冲突相对较小的西南地区,今后能否推广到利益冲突更激烈的其它区域还有待检验。

另外,美国的叙利亚立场在多大程度上与俄罗斯趋同尚不可知,尤其在对待巴沙尔政权和叙利亚未来命运安排问题上。特朗普曾公开表示推翻巴沙尔政权并不是首要任务,毒气袭击事件后却声称对巴沙尔的态度已发生改变。而美国前中央情报局局长布伦南曾明确表示,对叙利亚前景不乐观,“不知道叙利亚未来能否作为统一国家继续存在”。

同时,俄罗斯则反对破坏叙利亚领土完整、认为巴沙尔命运应由叙利亚人民决定。此外,从美国查封俄罗斯外交财产到追加对俄罗斯制裁、从俄罗斯与北约全面对抗到涉嫌干预美国大选,目前陷入新冷战的美俄关系也将为两国的叙利亚合作增添不确定性。

时至今日,美俄已不完全掌握解决叙利亚问题的钥匙。叙利亚内战早已演变为一场代理人战争,美国《华盛顿邮报》曾感叹,混乱的叙利亚仿佛正在上演一场小型“世界大战”。

除了美俄之外,土耳其、沙特、以色列、伊朗等地区强国也纷纷卷入其中,再加之为数众多的叙利亚反对派和库尔德人,要想在上述政治利益诉求各异的势力中间寻找平衡点,其难度可想而知。

叙利亚内战已持续6年,疲惫不堪的各方对和谈可以说已形成最大共识,但无奈来自内外的制约因素决定了各方还会为谈判筹码进行一番激烈博弈甚至不排除战火重燃。


作者简介:

作者武剑,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新闻盘点》节目主编,长期从事国际新闻报道和评论。

亚太日报观察专栏作者均为资深新闻从业人员和国际问题专家,长期从事国际报道,他们秉承亚太日报原创、独家、深度、开放、联动的理念,以独特的视角评述当今国际大事。

(来源:亚太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