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去年草地贪夜蛾见虫面积1600万亩,预计今年是重...

界面新闻

text

2020年3月5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抓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情况举行发布会,农业农村部对非洲猪瘟、家禽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疫情,以及沙漠蝗、草地贪夜蛾的防控形势进行了介绍。

春季正是动物疫病的高发期,非洲猪瘟自去年以来持续受到外界关注。据农业农村部官网通报,3月3日,农业农村部接到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经湖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诊,神农架林区阳日镇、松柏镇发生野猪非洲猪瘟疫情,共发现死亡野猪7头。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局长杨振海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去年全年我国共发生非洲猪瘟疫情63起,其中家猪60起,野猪3起,不过“去年这个时候全国发生了12起非洲猪瘟疫情,今年发生了1起,同比发生强度已大幅降低。”

此外,今年全国报告了4起野鸟和2起家禽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发病强度与近几年的平均水平基本一致。经过专家会商和综合研判,今年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形势总体平稳。

杨振海称,从通报的非洲猪瘟和禽流感疫情看,今年发生的疫情再次提醒我们重大动物疫病的病原种类多、分布广,特别是非洲猪瘟病毒污染面很大,我国养殖密度又比较高,加之边境线很长,野生动物活动不宜掌控,疫情风险始终存在,防控工作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

近段时期,沙漠蝗在东非及西亚罕见暴发,多国宣布进入应对紧急状态。我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近日也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切实做好2020年沙漠蝗相关防控工作。通知提到,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判断,此次始于非洲的沙漠蝗灾,因初期控制不力,可能会延续到2020年6月,届时蝗群规模可能增长至当前的500倍。

在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针对沙漠蝗的发展态势表示,专家分析认为,沙漠蝗迁飞入侵我国的机率很小。沙漠蝗已有数百年历史,主要分布在非洲和西南亚热带荒漠地区的河谷和绿洲,它喜高温、耐干旱,迁移的适宜温度在40度左右。我国西南边境地区有昆仑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天然屏障阻隔,沙漠蝗很难越过高海拔山脉迁入,寒冷地区的生态环境和气候不适宜沙漠蝗的生存。

潘文博表示,专家同时认为,即使沙漠蝗迁入我国,我们也有能力应对,我国有上千年治蝗史,蝗灾主要是东亚飞蝗和亚洲飞蝗,与沙漠蝗分属不同的生物种,生存条件差异很大,但防治方法是相近的。经过多年努力我国蝗灾发生程度已显著减轻,积累了丰富的治蝗经验。目前我们有完善的监测体系、成熟的应急机制和较强的专业防治队伍。而且防蝗的药剂、器械储备比较充足,即使沙漠蝗迁入,也能及时有效防控。

“尽管沙漠蝗迁飞入侵我国的机率很小,农业农村部也将牢固树立风险意识,严密监测,严防死守,积极援外,科学应对,将沙漠蝗入侵的危害风险降到最低,做到万无一失,有备无患。”潘文博说。

潘文博指出,农业农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制定防范预案,建立应急机制,适时开展应急演练。加强监测预警,重点在云南、西藏、新疆等边境地区加密布设监测点,增派地面巡查人员,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防范。此外,我国将在关键地区提早准备好治蝗的药械和药剂,随时做好防控准备。

沙漠蝗入侵我国机率较小,但是草地贪夜蛾入侵虫害已经发生。草地贪夜蛾是源发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农业农村部公布数据显示,去年草地贪夜蛾首次入侵我国,发生区域主要在西南和华南,见虫面积是1600万亩左右,经过全力防控,危害区域控制在云南、广西等局部地区,实际危害面积在240万亩左右,虫害地区产量损失控制在5%以内,而且黄淮海玉米产区没有造成损失。

潘文博称,专家分析认为,草地贪夜蛾在我国的西南华南地区适宜生存,目前在这些地区已经定殖,成为又一个“北迁南回,周年循环”的重大迁飞性害虫。据监测,今年草地贪夜蛾虫源基数大,北迁的时间要提早,预计是重发生态势。

潘文博称,农业农村部按照“早谋划、早监测、早准备、早防治”的思路,已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一是优化完善了防控预案;二是提早准备防控物资;三是加密监测预警;四是组织开展冬季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