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版“呼格”案:少年遭逼供 服刑九年後翻案

新華國際

text

【亞太日報訊】受學習障礙症困擾、審訊時無律師陪同,遭遇“欺騙式”質詢,美國未成年男子9年前頂著謀殺罪名入獄。

在多次翻案申請被拒後,該男子終於在本月12日申訴成功被免罪,三月內有望重獲自由。

這名男子的遭遇,以及同一案件中他叔父可能蒙受的冤情,被Netflix耗時10年拍成了紀錄片《製造殺人犯》。

從證人到"殺人犯"

2007年4月,家住威斯康辛州馬尼托沃克縣的布倫丹·達西被判犯有一級謀殺、二級性侵和肢解屍體罪。年僅17歲的他獲刑終身監禁,41年後方可申請假釋。

達西的獲罪充滿了戲劇性,他最開始是叔父涉嫌謀殺女攝影師案件的證人,卻在審訊後變成了“犯人”。

他原本作證提供叔父的不在場證明,卻在沒有律師陪同、欺騙性的審訊中,供認協同叔父犯下了一系列罪行。達西曾致信法官撤銷供詞,入獄後也多次提請重審,但均遭駁回。

2014年10月,達西律師向聯邦法院法官威廉·E·達芬提出“人身保護令”。該令狀指出,達西在審訊時沒有得到有效的律師協助,而且法院採納了他非自願情況下做出的供詞。鑒於以上兩點,定罪過程違憲。

本月12日,達芬法官推翻了九年前對達西的定罪,並下令如州檢察官提不出新指控,90天內必須釋放達西。

達芬當天對其判決做出了解釋。他說,執法人員在無成人陪同的情況下審訊達西違憲,而且學習障礙症也使達西容易屈服於逼供。此外,審訊者至少21次對達西撒謊,他們騙其稱全然知曉案發經過。

美國國家司法研究所的一項研究顯示,心理疾病患者跟正常人相比,遭逮捕的可能性高出67%。而美國律師協會的一篇文章指出,“當殘障人士被認作嫌犯時,他們處於危險的境地……在這個階段,心理疾病患者尤其易遭受風險”。

執法人員在審問達西時,採用了在北美地區流行的“裡德技巧”,即在審訊過程中使用“控訴性”語言,重複性地指控被審者就是罪犯。“裡德技巧”被認為能高效“榨取”資訊,但也因為其“單向性”而非“對話性”的交流方式飽受爭議,對於容易屈從的心理疾病患者尤為不適用。

案中有案?

實際上,圍繞這一案件的質疑不僅僅聚焦于達西,同時也涉及他的叔父史蒂芬·埃弗裡。

2005年11月初,當地女攝影師特雷莎·哈爾巴赫被發現遇害,調查人員在她的車裡發現了埃弗裡的血跡,隨後對他提起了訴訟。

然而,今年3月,在案發10餘年後,哈爾巴赫的死亡證明被公開。很快有眼尖的媒體發現,“這份檔顯示,在哈爾巴赫死亡證據出現前,埃弗裡就已經遭到指控”。

死亡證明“抖”出的紕漏,為埃弗裡律師辯詞的可信度加了分。他的律師曾辯訴,遇害者車裡出現的血跡,是當地執法部門栽贓埃弗裡所為,他們的動機在於報復埃弗裡的控訴。

埃弗裡曾因性侵和謀殺未遂被判入獄18年,但他於2003年被免除罪名。隨後,埃弗裡提出錯判起訴,索賠3600萬美元。該案於2005年9月底取證,臨近哈爾巴赫遇害時間。

達西和埃弗裡的故事被線上影視巨頭Netflix拍成了電視劇《製造謀殺犯》。該片拍攝耗時十年,多次在案發地取景,於2015年12月首播,第一集還同時上線優兔(YouTube),這對Netflix原創劇來說是頭一回。

《製造謀殺犯》播出後,公眾要求免除達西罪行的呼聲不斷壯大,支持者在美國多地及倫敦、墨爾本等美國以外城市舉行了集會。

今年7月,Netflix宣佈製作該劇第二季,著重講述達西被定罪後的翻案努力。

(新華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