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報道,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曾俊華15日表示,香港與內地的經濟不是“誰依賴誰的關係,而是雙方利用對方優勢、豐富本身不足的互惠關係。
曾俊華在當日發表的網文中說,據香港方面統計,目前所有訪港旅客對本地經濟貢獻每年約800億港元,佔香港本地生產總值約為3.9%,當中已包括酒店、餐飲、運輸、零售等行業。因此,內地赴港自由行旅客的經濟貢獻必然低於此數。
曾俊華認為,這樣的數據肯定稱不上為“倚賴自由行。相比之下必須承認,訪港旅客為旅遊業及香港的相關行業提供了約為22萬個工作崗位,佔香港總就業人口6%,當中很多是低技術職位。
至於香港經濟“過度倚賴內地的說法,曾俊華認為這是完全漠視了香港過去半個世紀經濟發展的軌跡與歷史。他說,事實上,香港的經濟與國家的發展一直息息相關。二戰後以來,香港已經是內地通往世界的窗口。內地改革開放以後,香港在內地的經濟參與由珠三角擴展到全國,逐步成為各省的最主要投資者,產業種類擴展至金融業和各類專業領域。進入二十一世紀,香港憑藉國際金融方面的優勢深入參與國家的金融改革、人民幣國際化等過程。
曾俊華說,回顧歷史可以發現,在兩地經濟融合的每一個階段都可以看見對方擔當的重要角色。兩地經濟從來不是一種“誰依賴誰的關係,而是雙方基於歷史、地理等因素,利用對方優勢、豐富本身不足的互惠關係。這種優勢互補的互利關係,在回歸之前已然存在,在回歸之後更加緊密。
在談到香港今年經濟時,曾俊華表示,情況不及他在年初時樂觀,若出口未能恢復增長,零售持續疲弱,地緣政治繼續惡化,他將考慮在8月份發表半年經濟報告時下調今年香港的經濟增長預測。
陸客在港消費為何下降?
此前據媒體報導,香港4月份珠寶首飾、鐘錶和其他高消費品的銷售量下降了四成,導致整體零售業銷貨額也跌近一成。新加坡聯合早報網報道指,有分析指出那與內地遊客訪港數量下降有關,並質疑若特區政府削減陸客個人游旅客數目,會進一步打擊香港的零售和房地產市道。還有人把近期內地遊客來港消費,特別是對奢侈品消費減少歸吝於一小撮港人針對內地遊客的事件、大陸官場反貪或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等。
聯合早報網觀點文章指,近期內地遊客在港減少購買奢侈品主要與大陸房價出現下行趨勢有關。現在內地香港經貿關係密切,房價下降改變了內地富人和城市中產階級的消費傾向,特別影響到他們對奢侈品的需求。
內地遊客對奢侈品需求下降的同時,香港服裝業4月份銷貨價值卻上升了11.3%,藥物和及化妝品上升了8.6%,超級市場貨品銷貨價值也上升6.8%。這表明大陸的財富效應跨境影響到香港市道。
估計類似的情況日後還會在其他地方,特別會在一些與中國有緊密經濟和人員往來的地方出現。當前,中國大陸樓市正處於一個拐點;隨著熊市來臨,有關的表徵將日趨明顯。例如上述的旅客消費傾向轉變也會在新加坡出現;到巴黎的中國旅客增長會放緩,而到臺灣自由行的陸客反而增加;到澳門的遊客數量增多,但賭場的邊際利潤卻會減少。這些都體現了在全球化過程中,中國經濟對其他經濟體影響體現。
文章指,內地遊客訪港旅客增加扶持了香港的消費和就業;但也推高了店鋪租金和通脹,為港人生活帶來不便。北京政府明白問題之所在,近月內地遊客訪港人數下降應與大陸政府的管控有關。最近,香港特區政府正在收集民意,稱要減少20%的陸客訪港。旅遊零售業內人士紛紛呼籲,不可一刀切調整內地遊客赴港自由行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