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通箭在弦上 A股國際化提速

亞太日報

text

【亞太日報訊】近期,資本市場對於深港通的預期越發強烈。儘管深港通具體“發車”時間還有待確定,但業內對於深港通的模式、門檻、額度等均有所預計。在香港、深圳和上海市場一體化的大趨勢下,A股市場的國際化步伐正在顯著加快。

升溫 市場聚焦深港通推出時機

深港通箭在弦上。中國證監會主席劉士餘6月30日出席建黨95周年大會後接受採訪時表示,深港通還有些技術問題,沒法確定具體的時間,只能講今年一定會通。

儘管如此,業內對於深港通的預期正在顯著升溫。公開資料顯示,6月21日,港交所宣佈,為便利聯交所對“中華通”系統的進一步提升,及回應參與者對深港通中,北向結算所需要的介面規範之查詢,聯交所已發佈所需資料冊,市場參與者可於6月27日起進行端對端測試;最終的運作模式仍待監管機構批核。今年年初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適時啟動深港通,在3月底,李克強總理在亞洲博鼇論壇上則表示,今年要擇機推出深港通。4月下旬,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表示,政府正積極籌備深港通準備工作,以便在商討完成後儘快推行。6月28日,梁振英再度表示,滬港通運作一年多以來成效良好,希望深港通今年內開通,以進一步促進市場發展。

興業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憶東認為,滬港通南向交易近期出現了大規模的資金加速淨流入。目前港股通的總餘額以日均15億-20億淨買入量來估算,四十個交易日左右就會耗盡餘額。相當於兩個月後,港股通將出現“能沽不能買”現象。不排除近期滬港通擴容甚至推出深港通接棒的可能性。

業內有意見認為,深交所在2015年對深圳成指進行擴容,新的指數樣本股數量從40只擴大到500只,擴容後市值覆蓋在60%左右。參考上交所的選擇範圍,同時考慮到上市股票的流動性、市值規模等,深港通中深交所標的很可能是新擴容的深圳成指成分股加上浙江世寶、山東墨龍、海信科龍、新華制藥、東北電氣等五家在深交所上市的A+H股(根據變動需要剔除ST股)。申萬宏源則認為,未來開放標的可能為“深成指+AH股+恒生小型股”,港股通標的有爭議。與滬股通相比,“深港通”A股標的以民營企業為主,集中在電腦、房地產、醫藥行業,且成交額和換手率相對“滬股通”較高,市值較小;港股通開放標的如果是恒生中小型股板塊的話,主要分佈在金融、地產業,而恒生小型指數成分股中消費品製造業總市值突出,不排除同時開放恒生大型和中型板塊的可能性。

在額度方面,中金公司認為,深港通的初始額度或與滬港通類似,其中深股通的額度為3000億元,但港股通的額度則有望進一步上調至5000億元。至於交易門檻,深港通的北向交易依然沒有限制,而南向交易門檻存在降低的可能性,即從目前滬港通的50萬元下調至10萬元。

引資 資金南下熱情或更高

資料顯示,2014年11月17日滬港通開通後,在長達半年的時間裏,資金流向以北向為主。進入2015年下半年後,受到A股市場異常波動、人民幣貶值等因素的影響,資金流向開始以南向為主。

WIND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滬股通可用餘額為1653億元,港股通可用餘額則僅為579億元。滬港通開通以來的393個交易日中,滬股通累計買入成交10480億元,累計賣出成交9381億元,資金淨流入為1099億元;港股通累計買入成交5464億元,累計賣出成交3443億元,資金淨流入為2021億元,整體來看,呈現“北冷南熱”的格局。

業內人士認為,深港通開通後,資金南下熱情可能更高。類比滬港通經驗,結合目前人民幣貶值現狀,為避免匯率風險,海外投資者投資A股動力不強,深港通開通以後為A股帶來的增量資金有限;內地投資者為規避匯率風險,資金借道深港通南下的熱情可能相對更高。長江證券的研究則顯示,參照滬港通,分別按照5%和7%的日度平均使用率來進行估算,下半年A股和港股能夠引進的增量資金分別為570億元和650億元,對兩地市場來說,深港通能夠引入的增量資金有限。

香港市場和A股市場有著顯著的區別。港交所的數據顯示,港股市場整體機構投資者成交占比高達50.66%,遠高於個人投資者的水準。港股投資者中有39.28%來自海外,其中來自英國和美國的投資者又占到了其中的49.10%。相比之下,A股市場則仍然是一個散戶主導的市場,截至2016年3月,在A股所有個人投資者中,25.94%的投資者持有股票流通市值不足1萬元人民幣。長江證券認為,基於投資者結構的差異,深港通開通之後,流入資金的投資者風格將更多地類似於QFII,集中在大市值、低估值、高盈利和高股息的個股上。

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則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深港通開通以後,一方面,從投資理念來看兩地市場都有互相學習的機會,另一方面,從流動性來看,兩地資金流動都會加劇,使得香港、深圳和上海聯繫更加緊密,形成一個大市場,國際地位進一步提升,強化三地整體上的融資能力。在他看來,短期資金的“北向”或者“南向”流動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先通起來”。

提速 A股國際化步伐加快

儘管A股市場三度落選MSCI指數,但種種跡象顯示,從深港通到研究之中的滬倫通,A股市場的國際化正在顯著加速。

稍早之前,證監會宣佈,將允許符合條件的外商獨資和合資私募證券基金管理機構從事境內私募證券基金管理業務。證監會表示,此舉能夠吸引更多優秀的境外基金管理機構進入中國市場,有利於加深我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華泰證券非銀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羅毅認為,雖然MSCI第三次沖關失利,此次外商獨資和合資私募證券基金的業務獲批進一步提升資本市場透明度,使得國內資本市場向國際市場靠近,增加海外市場對A股的認知,提升未來A股融入國際市場的概率。

另一方面,滬倫通也正在推進之中。在此前的2016陸家嘴論壇上,英國財政大臣特別代表阿什頓勳爵在致辭中表示,目前倫敦證交所和上海證交所正積極開展“滬倫通”合作事項。上交所副總經理闕波同樣發言指出,全球交易所在金融危機之後做了很多創新,各大交易所也有很多合作,比如滬倫通是訂單驅動模式。

花旗銀行研究部董事、首席中國策略師孫賢兵認為,A股在全球投資者的視野當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些領先的大機構已經在逐步加碼中國A股的投資。MSCI推遲並不影響全球投資者對A股的邊際重視度提升,並不影響中國A股慢慢走向國際化的一個進程,A股的重要性不容置疑,中國政府的努力也顯而易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