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属性打分表来了!重点关注研发投入、专利数、营收

亚太日报

text

对于科创板来说,企业的科创属性如何评价一直是一个难题。3月20日,证监会发布《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简称《指引》),提出了科创属性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一系列指标,堪称科创企业的“打分表”。

3项常规指标+5项例外条款 关注研发投入、专利数、营收

科创属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常规指标+例外条款”的结构,包括3项常规指标和5项例外条款。企业如同时满足3项常规指标,即可认为具有科创属性;如不同时满足3项常规指标,但是满足5项例外条款的任意1项,也可认为具有科创属性。

3项常规指标分别是关于研发投入、发明专利、营业收入:一是最近三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5%以上,或最近三年研发投入金额累计在6000万元以上;二是形成主营业务收入的发明专利5项以上;三是最近三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达到20%,或最近一年营业收入金额达到3亿元。

另外,若选取科创板上市第五套标准的企业,可不适用于营业收入的规定。第五套标准仅有市值要求,有较多未盈利企业选用。软件行业不适用关于发明专利指标的要求,研发占比应在10%以上。

5项“例外条款”主要是关于核心技术认定、获奖、重大项目、进口替代、发明专利等。发行人拥有的核心技术经国家主管部门认定具有国际领先、引领作用或者对于国家战略具有重大意义;发行人作为主要参与单位或者发行人的核心技术人员作为主要参与人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并将相关技术运用于公司主营业务;发行人独立或者牵头承担与主营业务和核心技术相关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项目;发行人依靠核心技术形成的主要产品(服务),属于国家鼓励、支持和推动的关键设备、关键产品、关键零部件、关键材料等,并实现了进口替代;形成核心技术和主营业务收入的发明专利合计50项以上。

此前科创板的上市条件对于科创属性的规定较为宽泛,《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试行)》中规定,“优先支持符合国家战略,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科技创新能力突出的企业到科创板发行上市”。《关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实施意见》曾提出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及生物医药等六大行业。

在企业实际申报中,科创属性一般是通过研发投入、发明专利数量、技术应用情况、是否获得国家类奖项以及与国内外同行业对比情况等来呈现。上交所在审核过程中对于企业核心技术的关注也较多。

大部分此前受理企业可以满足研发投入要求 未来可能动态调整

此前科创板第一届咨询委委员、平安创投管理合伙人张江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衡量企业的科创属性时,首先是看行业属性,企业所属行业是否符合国家战略的新兴产业;第二是看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以及技术含量、技术投入如何;第三是看企业持续的科创能力。

东北证券研究总监付立春此前也对记者表示,判断企业的科创含量,需要综合去看,不同行业的不同企业,企业的不同阶段,都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除了研发投入、研发人数、专利数量等指标,还要看企业的技术属性,是否符合科创板的定位,以及是否符合政策鼓励的方向等,综合去看。

截至3月20日,上交所受理科创板上市申请企业数量达到214家。《指引》提出的研发投入及营业收入方面的要求,大部分此前受理的企业能够满足。

若按照2018年研发投入数据来看,在研发投入绝对值方面,仅2018年一年研发投入超过6000万元的就有72家。在研发投入占比方面,除了采用第五套标准的未产生收入的企业之外,2018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超过5%的有157家,占所有受理企业的七成以上。其中,研发投入占比最高的为微芯生物,达到55.85%;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在30%以上的有9家,10%-30%之间的有78家,5%-10%之间的有70家。

在营业收入方面, 2018年营业收入金额在3亿元以上的企业数量达到135家,超过受理企业的六成;最近三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达到20%的企业数量有154家,超过受理企业的七成。

证监会表示,上述3项指标主要侧重反映企业的研发投入、成果产出及其对企业经营的实际影响,能够较为全面地衡量企业研发投入产出及科技含量。具体数据指标的选取,是在对已上市、已申报科创板企业的情况以及正在辅导备案环节企业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经反复测算、综合权衡确定的。

证监会将根据申报科创板工作推进的进程,适度动态调整相应的指导政策,以更好地发挥资本市场对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实体经济竞争力的支持功能。

(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