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军情观察 | 印度要建造6艘攻击型核潜艇的战略意图

text

亚太日报评论员 凌霄云

印度是一个有着浓厚大国情怀的国家,长期以来一直追求着“有声有色”的大国地位,并为此积极发展航母、洲际导弹、核潜艇等“大国标配”武器。近日,据《印度斯坦时报》网站报道,印度海军司令苏尼尔•兰巴近期在谈及海军面临的一系列关键问题时表示,已经启动建造攻击型核潜艇的项目,并将在未来建造6艘攻击型核潜艇。作为“三位一体”核打击力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印度如此密集地建造这种“大国利器”,究竟有什么样的战略意图?

增强“三位一体”核打击力量

长期以来,印度一直将谋求实现陆、海、空全方位的核打击力量。而在印度的“三位一体”核力量体系中,海基核力量则相对比较薄弱,目前只有1艘从俄罗斯租借的“查克拉-2号”核潜艇和1艘故障频发的国产“歼敌者”号核潜艇。而此前不久,“查克拉-2号”核潜艇又撞坏了舰首下方的声纳设备,处于漫长的维修过程中,导致印度目前无核潜艇可用。

由于核潜艇是海基核力量的基本支柱,也是构建“三位一体”核打击力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核潜艇技术开发上,各国均将其视为最高机密,始终只掌握在五个常任理事国手中。印度认为,如果不在核潜艇技术自主研发上实现突破,其海基核力量将始终无法形成规模。而只有拥有相当规模的核潜艇,印度才能真正拥有更加可靠、威慑能力更强的核力量投送方式,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中国等国之后第四个完全拥有“三位一体”核打击能力的军事强国,不仅可大大提升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也将给其大国梦添加新的筹码。

实现大规模“二次核反击”能力

印度认为,其主要对手中国和巴基斯坦都拥有核武器,为了实现对等威慑,必须要拥有“二次核反击”的报复能力。核潜艇由于隐蔽性好,机动性强,被视为实现该种能力的核心武器。但是,印度同时认为,光靠从国外租借一两艘核潜艇,是无法从根本上实现“二次核反击”的,必须要通过自主研发,实现核潜艇的批量建设,才能形成大规模“二次核反击”能力。

从印度国产核潜艇的研发历程来看,早在1970年印度就开始酝酿国产核潜艇计划,1984年或正式批准。在历经二十年的研发后,2009年7月,印度首艘国产核潜艇“歼敌者”号下水,并于2016年8月服役,完成了其国产潜艇研发的里程碑,也成为印度目前唯一的国产核潜艇。据媒体报道,目前印度还在进行第2艘“阿里达曼”号的建造,计划于2018年服役。

根据此次印度的计划,未来将建造6艘攻击型核潜艇,如果实现的话,再加上向国外租借的潜艇,印度最终将会在2030年前后拥有总计7~8艘核潜艇,这样将形成一支非常可观的水下核战队,不仅可大大提升印度海军的全面打击能力,也会赋予印度真正的大规模“二次核反击”能力。

在印太地区扮演更强势角色

作为南亚地区最大的国家,近年来印度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已不满足于军事力量仅仅局限于南亚,而开始积极将触角投向亚太,积极实施“东向”战略。而美国近年来倡导的所谓“印太战略”,也进一步鼓舞了印度参与亚太地区事务的雄心,试图在印太地区谋求主导权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

11月29日,印度和新加坡签署了一项海军协议,主要内容是互相使用对方基地,加强海上安全合作。这是印度与马六甲海峡以东国家签订的首个军事后勤协议,表明印度海军正在向东转移。根据协议,印度海军将定期访问新加坡海军基地,把影响力拓展至拓展到南海和亚太地区,不仅可对在该地区活动的中国海军舰船形成技术优势,而且还准备在印太地区扮演更为强势的角色。

根据媒体报道,与此次印度宣布建造6艘核潜艇相呼应的是,印度正在东海岸维沙卡帕特南海军基地以南50千米处的拉姆比里修建海军基地,主要用于停靠核潜艇。该基地将拥有为核潜艇提供驻泊的码头和秘密前出的海底隧道,保护核潜艇免受侦察卫星监视和防范来自空中的打击,并还设有仓库、维修车间等相关维护设施。根据计划,未来印度6艘“歼敌者”级潜艇将全部部署于该基地,再加上正在计划组建的3个航空母舰战斗群,印度控制印度洋的能力或许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但是,从未来发展来看,印度尽管在国产核潜艇建设方面具有很强的意愿,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受到种种因素制约。例如,印度的基础国防工业体系非常薄弱,在核潜艇建设上掌握的自主知识产权并不是太多,很多关键技术都是俄罗斯提供,而且其核潜艇存在诸多设计缺陷,综合性能偏低,研发和服役的周期都很长,因此要完全实现预期战略目标和作战能力还需时日,有很长的路要走。


作者简介

作者凌霄云,亚太智库研究员,云南财经大学国际工商学院一带一路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法学博士,军事战略学博士后,主要研究国际战略与防务热点问题。

“亚太军情观察”作者均为资深军事记者和评论员,专栏紧扣全球军事热点和动态,为读者解析大国国防政策、地缘军事动向、国际军事技术、新型武器装备以及军事战略思想等。

(来源:亚太日报)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