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心的一代”在成長

text

無論在中國還是在海外,總能看到一些“手機控,他們時不時地刷新微博、微信或者臉書、推特。如何概括和社交網絡一起成長起來的年輕人?意大利著名80後作家保羅·喬爾達諾將他們定義為“分心的一代。

日前,喬爾達諾在北京接受記者專訪時說:“我覺我們是‘分心的一代’。太多的事物想要爭奪我們的注意力,我們的內心分裂而無法全神貫注。在這位青年作家眼中“分心的一代缺少共同的理想;愛好廣泛,但又缺乏專注力;活躍於社交網絡,但又害怕孤獨。

為了探討“分心的一代在摒棄干擾後的狀態,喬爾達諾在講述阿富汗戰爭的新書《人體》中,將一群年輕的士兵放在戰爭的環境裏,“我讓書裏的角色置身於沙漠之中,身陷危境,無法逃脫,只有這樣才能迫使他們離開那些分心的事情,看到真實的自我。喬爾達諾說。

喬爾達諾認為,雖然並非每個人都會上戰場,但是在各自的生活中都會經歷不同形式的“戰爭——家庭生活,工作,甚至健康狀況等等。只有經歷過這樣的“戰爭,“分心的一代才能完成成長的蛻變。

1982年出生的喬爾達諾算是“分心的一代中的異類。身為粒子物理學博士的他從來不用“臉書和“推特。就在年輕人害怕孤獨,通過社交網絡填補碎片時間之時,他坦承自己在成長過程中已逐漸學會了和孤獨共處,並享受“工作時的孤獨感。

喬爾達諾說:“孤獨是種精神財富。也許只是因為我是一個行事緩慢的人。我需要多一點時間去消化問題。只有當我獨處的時候我才能理清思緒。學會耐得住寂寞,學會面對內心的脆弱與孤獨,也是喬爾達諾給“分心的一代成長的建議。

帶著對孤獨的洞察,他創作了處女作《質數的孤獨》,講述了一對戀人像孿生質數一般,彼此相近卻永遠無法靠近。這部2008年出版的小說讓喬爾丹諾一舉成為意大利最高文學獎“斯特雷加文學獎的最年輕獲得者,並且在歐洲暢銷500萬冊。

小說之所以在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個國家引起共鳴,喬爾丹諾認為主要是其探究了“成長中的遺憾。大時代裏年輕人的小憂傷、小徬徨、小困惑,或也是“分心的一代的集體情緒。

在中國的主流書評、影評網站豆瓣網,有上萬名中國讀者評價了《質數的孤獨》,該書也一度讓喬爾達諾被稱為“意大利版的郭敬明。

這位作家也直言以後將不再觸及“青春小說。離開青春以後,他和讀者一起繼續成長。為了寫好自己的第二部小說《人體》,喬爾達諾兩赴阿富汗軍營,和戰士們同吃同住,體驗戰爭對於個體的影響。

當被問及給中國青年作家的建議時,喬爾達諾說:“追求成功不應成為寫作的主要目的,應該認真地寫一本你內心真正想寫的書。想想看你最喜歡的作家,模倣他的風格,寫出同樣美妙的文字,甚至超越自己的模倣對象,我認為這才是最重要的。


保羅·喬爾達諾

生於1982年,意大利人,粒子物理學博士。

《質數的孤獨》是他的處女作,一經出版便獲得意大利最高文學獎斯特雷加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