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綜合報導,德國《法蘭克福彙報》網站5月4日以《中國男人為了結婚像牛馬一樣幹活》為題報導稱,中國年輕男性很難找到生活伴侶。原因不只是導致中國缺少女性的獨生子女政策。單從統計數字上看,由於重男輕女思想導致的墮胎現象,中國女性缺口超過千萬。特別是在農村地區,這已經成為問題。那裡的女性過少,而女孩不願再嫁入農民家庭,而是傾心於在城裡工作的男人。
報導稱,不過在城市中,愛情也在擇偶問題上排名第二位,女性在擇偶過程中首先要看的是男性的經濟條件和職業。一項調查顯示,對70%的中國女性而言,經濟條件在擇偶問題上具有決定性作用。
因此,只有當中國男性對三個問題給出肯定答覆時,他們才能找到結婚對象:是否在大城市中有房?是否有車?是否有穩定的職業和可觀的收入?因為中國人依舊保留著這樣一種傳統觀念:男人必須是家庭或至少是夫妻雙方的主要經濟來源。
報導說,但要想在中國大城市中買得起車和房,男人要麼自己有豐厚的收入,要麼父母能提供金錢上的支援。中國房價近年來大幅上漲。在北京,一套位置偏遠的住房的價格大約相當於一名中產階層人士15年到20年的收入。而氣派的汽車也不是白來的。
因此,很多年輕人為了獲得第二份收入,從而能夠找到老婆,下班後還要打第二份工。至少要在30歲前掙到房子的首付款。中國父母通常將這個年齡視為談婚論嫁的年齡。
隨著“經濟適用房進入市場,“經濟適用這一概念也很快被用到中國新一代年輕男性身上。“經濟適用男外形普通,收入中等,前途一般,但工作努力,值得依靠。這讓他們有別於過去受追捧的“鑽石王老五,後者富有且瀟灑,但通常緋聞纏身,生活奢靡。
不過“經濟適用男忙於掙錢,沒機會結識女性。因此需要婚介網站的説明。這些網站也對大多數男性的擇偶標準心知肚明:女孩要漂亮,個子不能高於男性,還要有良好的教育背景。但是,不要比男性更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