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近年來,我國醫生群體的健康狀況頻亮“紅燈”,他們普遍存在工作時間長、強度大、休息少等問題。
醫生過勞現象日益嚴重
近年來,我國醫生群體的健康狀況頻亮“紅燈”,他們普遍存在工作時間長、強度大、休息少等問題。 早在2008年,就有調查發現,77.8%的醫生每天工作8~12個小時,67%的醫生表示自己曾連續工作36個小時;83%的醫生中午不能按點吃飯,96%的醫生曾在工作中憋過尿。 近期,中國醫師協會針對7000多名醫生進行的調查顯示,約25%的醫生患有心血管疾病,比全國總患病率(約為20%)還要高;約半數醫生患有高血壓,40歲以上男性醫生的患病率是普通群體的2倍。我國醫生的吸煙率高達60%……
幫醫生管健康,病人獲益
作為國人健康的“守門人”,醫生自身的健康卻瀕臨“失守”。中國醫師協會副會長林曙光曾對此回應:“我國當前的醫療價格總體偏低,勞務技術價格甚至虧本,醫院收入主要來自藥品、耗材、檢查、化驗等。如果不擴張規模,醫療收入很難持續增長,結果就是醫院越建越大,床位越來越多,醫生越來越累。”
許多三甲醫院門診醫生工作時顧不上喝水、上廁所,要練“耐旱功”和“憋尿功”。患者總是抱怨看病“排隊3小時,問診3分鐘”,這也反映了醫生的忙碌程度。
醫生是高風險、高技術、高責任的職業。幫醫生管好健康,獲益的其實是廣大病人。問診、檢查、診斷、開藥,這一系列過程需要醫生調動大腦中儲備的知識,與病人的癥狀、檢查結果相契合,開處方時還要對癥、排除藥物相互作用,都需要全神貫注。至于外科醫生做手術,更是需要集中注意力,容不得半分差池。可如今,有些醫生在手術前會出現難以入睡的情況,或者忍著胃痛、心慌、氣短等癥狀出診。醫生過勞有可能增加對病人的誤診、誤治等醫療風險。
用法律幫醫生管好健康
首先,社會各界要能充分、客觀、真實地了解醫師執業狀況,關注并理解他們。健康管理不僅僅要面向大眾,更要讓醫生們“近水樓臺先得月”。
其次,有關部門應盡快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保障醫生的健康權益,避免醫生“抱病上崗”。比如,任何超過時限的手術,必須有兩個手術小組,交替手術、交替休息,確保醫生在最好狀態下工作;再比如,嚴格控制門診掛號數量,讓醫生能按時吃飯、休息。這就要求衛生主管部門加快推進分級診療制度,不要讓病人大病小病都跑大醫院。
最后,加強醫生的健康教育。很多醫生精通自己專業內的知識,但對其他系統疾病并不了解。一項調查發現,95.1%的醫生不太了解吸煙與肺癌之外的疾病的關系;23.9%的醫生不知道吸煙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此外,都說“醫人者不自醫”,許多醫生覺得自己懂醫學知識,但往往“大意失荊州”,對身體過于自信,忽視一些疾病信號。所以,醫院要加強對醫生的體檢和健康管理工作,醫生也要學會對自己的健康進行管理,每日均衡營養,保障睡眠,適當運動,善待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