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 緬甸大選民盟大勝 爭議與質疑紛至遝來

亞太日報

text

緬甸全國民主聯盟領袖昂山素季11月9日在仰光向支持者發表了講話。圖/新華社

【亞太日報訊】綜合大公網報道,緬甸大選8日平穩順利舉行,當地時間9日下午4點半開始,選委會陸續公佈計票結果,截至9日晚,在498個由選舉產生的國會議席中,民盟已拿下32席,鞏發黨則拿下1席。不過9日晚間,民盟則搶閘宣佈奪得下議院已公開結果118席中的109席。選委會主席吳丁埃9日下午在內比都表示,10天內會公佈全國數字。不過,執政聯邦鞏固與發展黨(鞏發黨)已經承認落敗,昂山素姬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民盟)宣稱已奪得70%議席。昂山9日稱,暫時未可確定勝出選舉,呼籲支持者冷靜。

鞏發黨連連失利

鞏發黨一名負責人9日承認,該黨贏得大選的機會較小。鞏發党總部行政負責人吳昂奈突說,鞏發黨在本次大選中獲得議席比例少,贏得大選機會小,最終結果還要等待聯邦選舉委員會公佈。鞏發黨主席吳泰烏和聯邦議會議長兼人民院議長吳瑞曼均在選舉中失利。吳泰烏說:“我們輸了,會找出落敗的原因。我們會毫無保留地接受(大選)結果。”吳泰烏也表示,最終結果尚未出爐。

影響力頗大、有望參選總統的吳瑞曼一早在社交媒體上承認失敗,並給對手民盟候選人吳登紐打電話,向他表示祝賀。身為前將軍、前執政黨主席的吳瑞曼,曾是緬甸最有勢力的政治人物之一,今年8月份,他被黨內強硬派清洗,失去了黨主席一職。

民盟發言人吳溫丁表示,從全國計票資訊看,民盟贏得70%的議席,但需選委會最後確認。9日上午,昂山在她所領導政黨的總部露面,並向在場的數百名支持者發表了簡短的講話,鼓勵他們不管選舉結果如何,都要互相尊重、互相合作。

民盟大勝 但爭議點頗多

美國國務卿克裡形容緬甸大選是重要一步,但仍有很多不足。例如有四分一議席自動撥歸軍方、並非經選舉產生,亦有候選人因為含糊的準則被取消資格,希望緬甸政治領袖攜手團結國家和推動民主改革。

除了軍方這一不確定因素,大公網評論員施君玉發表評論文章稱,緬甸此次大選最大的爭議是,緬甸一百三十萬羅興亞人中的五十萬合格選民被政府認定為“外國人”,被禁止參加投票,引發大選結果可信度的質疑。無論是鞏發黨,還是民盟,都未推出穆斯林候選人,生活在緬甸的穆斯林被排除大選之外。此外,控制緬甸東部及靠近中泰邊境大片地區的少數民族武裝,因十月拒絕接受最後停火協定,該地區選民也無法投票,實際上,也被排除在大選之外。另一引發廣泛爭議的是昂山素姬未來的“垂簾聽政”。由於昂山素姬的亡夫及兩名子女都是英國籍,根據緬甸憲法,其本人無權出任總統。為催穀民盟選情,昂山明確表示將“淩駕於總統之上”,將在幕後領導新政府,“做一切適當和重要的決定”。未來緬甸很可能出現這樣的怪像,民盟將推舉產生一位形式上的總統,但只是檯面上的“花瓶”,真正的權力中心是幕後七十高齡的昂山素姬。這樣一個民主“怪胎”將如何有效運作,是否會由此再衍生出另一個“專制體制”,目前還是問號。

這次大選選出的議員將在2016年2月上任,預計2016年3月選出總統。議會選舉結束後,距離總統選舉尚有3個多月,專家認為,大選後可能將面臨緊張局勢,緬甸變數仍然很多。

昂山領導能力受質疑:有人憂心她不懂經濟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報導:緬甸反對黨領袖昂山素姬,由於丈夫和兒子都是外國人士,即便她領導的民盟在選舉中大勝,也不能出任總統,不過,昂山上周表示,她將“淩駕於總統之上”。這讓不少人憂心,昂山是否是最適合的領導者?

《華爾街日報》報導,多位元外交官員曾指出,昂山讓他們難以與現任總統吳登盛合作。吳登盛被許多人認為是帶領緬甸邁向開放的推手,但昂山常在各國與緬甸政府合作時發出異議,認為各國與當局合作,無異於將當初剝奪她領導地位的政權合法化。

部分經濟官員則憂心她對經濟瞭解不足。昂山去年語出驚人,建議來訪的美國汽車業代表改在緬甸生產腳踏車,也曾在2012年以“欠缺透明度”為由,呼籲國外能源業者不要跟緬甸國營石化公司合作,並呼籲外資投資農業。

一名美國商務官員在受訪時指出,不少外國企業對昂山處理經濟事務能力存疑,並非秘密。喬治城大學緬甸專家史坦伯格也指出,昂山的經濟政策不夠明確,可能衝擊投資人信心。昂山固然在歐美享有極高聲譽,但部分華府官員認為她難以共事,她也在國內政治圈面臨質疑,批評者指出無論她說什麼,沒有人膽敢抱怨或反對,這對領導者而言是一大問題。 

基礎早奠定 中緬關係不會生變

對於鄰邦緬甸的選舉,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9日表示,“作為友好鄰邦,中方支持緬甸依法推進大選後各項政治議程,實現國家穩定和長期發展。”據洪磊介紹,應緬方邀請,中國外交部亞洲事務特使孫國祥率團赴緬甸觀察大選。洪磊表示,中方願根據緬方意願,繼續為大選有關工作提供積極協助。

據彭博社報導,作為緬甸最重要的交易夥伴之一,中國緊密關注這次大選。北京參與投資緬甸數個關鍵戰略專案,包括石油和天然氣管道,港口和大壩。北京也將緬甸看作“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夥伴。緬甸無論基於經濟還是戰略原因都對中國很重要,因為東南亞國家當中,只有緬甸的邊界可以協助中國通往印度洋。

中國既是亞洲最大經濟體,也是緬甸最大的交易夥伴,2014年中緬雙邊總貿易額為259億美元,遠遠高於美緬雙邊總貿易額1.94億美元。不管勝方是誰,緬甸下一屆政府都要面對一項挑戰,那就是要與西方的政府發展更強關係,但同時避免進一步疏遠中國。仰光政治分析家覺林烏說:“不管上臺的是民盟、鞏發黨還是軍方,我認為我們都需要與中國建立公平的關係。”

2010年,緬甸的准文人政府上臺,尋求減少對中國的依賴,進一步向西方開放門戶,並在投資湧入之際促進與美國一類國家的關係。前軍政府將領、為聯邦鞏固與發展黨(鞏發黨)掌舵的緬甸總統吳登盛,叫停耗資36億美元的密松大壩的一類中緬聯合項目。

專門研究緬甸問題的廈門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范宏偉說,密松大壩的工程2011年叫停之後,中國開始重新評估對緬甸的政策,視這個國家難以預測,而且為了向西方國家大獻殷勤而不惜犧牲中國。這就促成了緬甸反對黨領袖昂山素姬6月訪華之行。其間昂山獲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破格接待,而雙邊關係的基本框架在當時已經確定。美日等國家可能會試圖影響緬甸的外交關係,但昂山任何決定都將僅以緬甸的國家利益為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