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公路限速标志,让交通更安全畅通

新京报网

text

公路限速标志是保障公路交通安全,引导车辆顺畅行驶的重要设施。然而,如高速公路限速值忽高忽低、限速标志混乱、限速标志间距太近等情况,不仅容易导致车辆违章,还容易让车主分心,影响安全驾驶。为此,交通运输部日前发布《公路限速标志设计规范》,详细规定了公路限速路段划分、限速值论证、限速方式选取等内容,并将于2020年11月1日起施行。

高速公路限速值下降太快、忽高忽低;限速标志混乱、隐蔽;限速标志间距太近……随着我国公路路网的不断完善,关于公路限速标志不够规范的问题,也引发社会更多的关注。诚如《公路限速标志设计规范》所指出的,科学设置、合理规范公路限速标志,关系到广大公路使用者切身利益,直接影响公路交通安全与运行效率。新规的执行,就是要在这方面打好安全与效率补丁。

公路限速标志设计不规范,其实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限速值不合理。最为常见的现象是,限速过低或者是搞“过山车式限速”。它既影响公路通行效率,也可能引发新的道路安全风险,与限速本身的安全诉求背道而驰。比如,近日一些司乘人员就反映,山东省内高速公路部分路段限速不规范,一些路段限速设置不合理,一些路段限速标准忽高忽低,让一些司机很“头疼”。而新规明确要求,相邻两个限速路段的限速值之差不应大于20km/h。这就是直接针对此一现象。

另一部分则是指限速标志的设置是否科学。像限速标志少、不够醒目,无解除非正常限速提醒标志等,都属于需要规范的范畴。对此,新规要求,在限速路段的终点,应设置新的限速标志或解除限速标志;限速标志应设置在限速路段起点处,并根据需要重复设置;限速标志不得被路侧树木、沿线构造物和其他交通标志等设施遮挡等,都是“对症下药”。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提升限速标志设置的科学性,让限速值的设定变得更合理,还需要做好其他方面的配套工作。应该看到,“尽量压低”、搞“突然袭击”的限速“潜规则”,一些不排除是为了服务于“执罚经济”,是相关部门“变相收费”的手段。换言之,如果不能有效改变将罚款数额作为考核依据等备受争议的做法,让公路限速真正回到科学和安全的考量范畴,就很可能面临基层执行动力不足的问题。

事实上,现实语境下,公路限速标志不够规范等现象,很多时候并非能力和认知问题,而更多还是交通管理和执法理念上的走偏。因为正常情况下,公路限速都遵循着普遍标准,也即“正常限速是常态,非正常限速是例外”。但我们的“例外”情况似乎明显偏多,以至于成为一种必须纠偏的大问题,背后其实与执法利益的不当影响有不少关系。所以,尽力规范限速不规范问题,本质上也是遏制交通执法宽严失度,是对执法标准的统一,甚至应该上升到维护地方政府公信力的高度。

因此,各地和相关部门在落实新规的过程中,一方面要看到背后的深层次问题,不仅对一些显见问题依规及时改进,如目前有不少地方取消了高速公路不合理限速,也应该对导致问题的内在原因予以反思,如此才能对限速标志不规范现象釜底抽薪;另一方面,对于规范执行,相关部门也宜设立“回头看”程序,并畅通社会监督反馈渠道,像哪些地方限速不合理,借助违规大数据就能获得最直观的答案。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公路限速标志设计不规范现象,不只存在于高速公路,也包括其他一般性公路,在落实规范上不能顾此失彼。而以规范限速标志为契机,也完全可以举一反三,对不合理的道路设计等同样关乎道路交通效率和安全的问题,予以一揽子优化,真正让道路交通更安全、更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