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余欢水》:又见现实主义讽刺喜剧

澎湃新闻

text

4月6日,正午阳光基于小说《如果没有明天》改编的网剧《我是余欢水》开播,阵容亮眼,由《都挺好》编剧王三毛、王磊父子改编,孔笙一手带出来的“徒弟”孙墨龙执导,侯鸿亮制片,郭京飞领衔主演,许多实力演员做配。原著讲述了小人物余欢水的故事。懦弱的余欢水在家庭、职场、社会到处碰壁,窝囊至极,反而在得知自己身患绝症后,被逼出了一身反骨一腔豪情,来了一段精彩刺激的人生经历。从剧集质量来说,正午阳光依然没有让人失望,剧本扎实,演员表演在线。全12集,每集45分钟的体量,也是国内近几年各大影视公司都在尝试的小体量,但这种体量的剧,其实国内做得好的少,一部分原因是国内传统的编剧和制作团队这些年习惯了长剧的叙事逻辑和制作方式,还不太适应12集小体量的快节奏,强网感,强情节;另外一部分原因是价格和成本问题,毕竟剧集越长,在平台越能卖出价钱。《我是余欢水》从目前播出的情况来看,每集情节紧凑利落,高潮明确有效。

以剧中余欢水去医院看病一场戏为例,从宿醉醒来到入院检查,到等待结果间隙出门买早餐,再到接到公司老板电话通知工作而急着回医院拿报告、找医生,又到回到早餐摊,请早餐阿姨伪装家人从医生那里得知自己患了癌症,剧本人物的铺排和场景调度流畅自然,这个戏剧段落完成了两个重要的误会,因此改变了余欢水的人生:一是医院的误诊,二是加深了老板对余欢水掌握了他们不法行为证据的怀疑。这两个误会又是互为因果的,又埋下了一个几集后揭开的伏笔。

而余欢水、医生、早餐阿姨几个陌生人间的几番交流来往,也很是有趣:早餐阿姨和余欢水本是萍水相逢的顾客和摊贩关系,因几句关于“癌症”的闲聊产生共情,余欢水花钱请阿姨装成家人去拿报告,两人关系变成临时“雇主”与“雇员”关系,得知余欢水患绝症后,阿姨退还钱财,不是因为同情,而是因为“这钱晦气”。几番人物关系的转变,戏剧性十足。而医生在看到余欢水“患癌”的片子后,第一反应是把余欢水支出去,先用这个病例给俩学生授课,笑点来得既真实又猝不及防,一点瞎煽情的空间都没留。

这种不瞎煽情,在剧中很多,比如余欢水离婚后,前妻得知他患病,这里的对话放国内很多编剧手里,那就是一场二十分钟的催泪大戏。但《我是余欢水》不,余欢水每句话都赤裸裸地撕开他这场失败婚姻的真相:妻子并不爱他,当初和他结婚更多是看中他当时的前景;他俩都不是好丈夫好妻子,妻子也没有必要这时候对他心软或者假装关心他;他祝福妻子能得到幸福,但前提是新对象要“对孩子好,不然做鬼也不放过你们”。这一番话,掏心掏肺,但也现实至极。

郭京飞饰演余欢水

看到这里,我慢慢才回过味来,正午阳光这次玩了把不一样的:不瞎煽情是《我是余欢水》独立于各种都市生活剧之外的优点之一。而这种不瞎煽情,大概是来自本剧强烈的讽刺喜剧风格。

“......经历了命运的捉弄,余欢水依然坚守善良,强大内心,他挺直腰杆,理直气壮地活出尊严,感知了幸福。”豆瓣上对这部剧的介绍,让《我是余欢水》听上去像是正午阳光一向擅长的主旋律正能量大剧,但你看上两集就知道,虽然一样是现实主义,却是个讽刺拉满的荒诞现实主义。

首先上来就是人物讽刺血槽拉满,余欢水自己懦弱怕事、撒谎成性,邻居耍横撒泼,单位同事捧高踩低,老板赚黑心钱,再到不在乎学生间欺凌事件真相一味怕担责任的老师。墙上的优秀班主任锦旗让讽刺度再加一颗星。

《我是余欢水》截图

剧情也是讽刺性拉满。大的剧情线上,讽刺性在于余欢水“患癌”性情大变前后,周边人群态度的变化。曾经的余欢水懦弱怂包,撒谎成性,但总的来说,还是个与人为善的人,但人人可以欺负拿捏。

《我是余欢水》截图

“患癌”后,眼看生命快到尽头,深受刺激的他爆发了,一丝委屈也受不得,绝不吃亏,绝不忍着,反而得到别人的各种让步和利益。

《我是余欢水》截图

俗语说“软的怕硬的,硬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讲道理有时候不如不讲道理有用,这一点在再讲法制的社会,都是生活中难以改变的问题,因为人性如此。

而从小的剧情细节上,讽刺也是一针见血。就拿余欢水误打误撞见义勇为,被电视台报道举例。镜头前,余欢水说出了自己患癌的事,导播白主任第一反应是“推特写,推推推”。女主持人怜悯余欢水的绝望想绕开换个话题,马上被白主任呵斥“不行”,只能生硬地继续这一话题。

《我是余欢水》截图

余欢水住院后,白主任因系列报道成功,眼看要升职,他对濒死的、还能提供新闻素材的余欢水嘘寒问暖,鼓励不断,但当余欢水的误诊结果出来,看着健康的、没有新闻价值的余欢水,白主任满脸的失望不爽。这样的细节在剧中比比皆是,让人捧腹,也让人心酸。

朋友们呐,老泪纵横的我想带着你们回溯一下:上一次在我们的小荧屏上看到现实主义讽刺喜剧,是哪年哪月的事情了?

本来这篇评论到这里也该结束了,然而,我在网上看到一个高票短评认为,《我是余欢水》是在“审丑”,是“膈应人”。这我就不得不多说两句了。

我觉得,大家别标签之前,还是要把“审丑”和“讽刺”这两个概念区分一下。“审丑”是什么?当年全民嘲“凤姐”“芙蓉姐姐”,那叫“审丑”:看客居高临下地嘲笑和戏弄某个人事物,从中得到优越感。而“讽刺”的姿态,则是“平视着审视某个人事物”,从中得到的是“反思和自省”。最大的差别在于,审丑时没人觉得“审”的是自己,讽刺则往往会让看客疑心自己也连带着被“讽”了。觉得膈应,很可能是在这种讽刺中,你看到了一丝自己生活的影子,而你还没准备好应对这种看个影视剧好像自己也被嘲弄了的感觉。

但是在我看来,讽刺是优秀现实主义喜剧的必备元素。真正的正能量主旋律,不只是谁直面真善美,更是直面假丑恶,如果对丑恶缺乏认识,我们怎么认知善与美的珍贵?如果我们再三避忌现实中的不美好和负能量,我们如何反思善与恶的分野,黑与白的交界?这个世界,包括我们自身,都有许多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灰色地带,只有直面黑,我们才能心向白,对于灰,也能多一分面向自己、面向他人、面向社会的反思和审慎。鲁迅说得好,“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和事物是完美的,因此一切都存在可讽刺的空间,一切也都应该坦然面对自身可被讽刺的那个罅隙,不管是剧还是人,都是要勇敢直面自己和他人的不完美,才能够有走向完美的可能性。

而且,《我是余欢水》的讽刺,还是比英美剧里的讽刺温和太多。余欢水向儿子解释自己将要永远离开他这件事情,说自己找了一份“天上的工作”。“每个人都有触角,孩子的触角更强大,当你想我的时候,就伸出你的触角,爸爸就知道你在想我了。”

这大概是这部剧最触动人心的时刻之一,即使人性的罅隙如何幽暗,我们在所爱之人面前依然散发着光与热。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