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今年多省份都在扩大公务员招录规模。近日内蒙古发布招录简章,计划招录公务员共计7270人,较上年度的1471人,本次招录扩招幅度接近400%。此前山东计划招录7360人,相比于去年3047人的招录规模,增幅超过140%。福建今年计划招录3724名公务员,较去年的2471人,增幅超过50%。河南今年计划招录9837人,较去年的7478人,增幅超过30%。
因为疫情影响,公务员扩招被当做解决就业问题的措施之一,早在今年二月份中央相关会议中已提出,所以现在这个扩招也不算“新闻”,是预料之中的进展。不过当网友看到有地方扩招幅度高达400%时,难免还是有点疑惑,这样的扩招是正常的吗?
别忘了,在当时的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上,会议的提法是“政府部门公务员招聘和国有企业招聘适当增加规模”,这里面特别强调了“适当”二字。
即便是考虑解决就业,还是要放在“适当”的标尺下权衡。如果只考虑短期就业,而不考虑实际的岗位需求,那不仅会导致人浮于事,还可能给财政造成现实压力。不必要的公务人员支出多了,其他迫切需要投入的民生资金就少了。
回顾公务员招录的变动轨迹就知道,前些年其实有逐步下降的趋势。早几年社会舆论以及人大代表等对于公务员人浮于事现象的关注较多,呼吁“精兵简政”的声音不少。2013年,时任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一席话曾引发广泛共鸣:“我认为把公务员的数量压缩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工作也还是能做好的。当然,留下来的应是有能力的人,可以把大家的工资提高一点,工作安排得更合理一点。”
虽然他这个压缩数据听起来有些夸张,也不是所有地方、所有部门的公务人员都有巨大压缩空间,但很多地方公务员工作量不饱和,这应该有普遍社会共识。而适当控制公务员规模,可以在不增加财政支出的情况下,提高现有公务员的工作效率以及待遇,本来是共赢。前几年的逐步减少招录已经取得一定成效,如果今年突然大扩招,会不会让之前的努力功亏一篑?
疫情之后,就业和稳定是重要的,但必须提醒的是,公务员扩招能现实帮助的人毕竟有限,一省顶多也就是几千人,可其产生的连带效应却很大。考虑到公务员“易进难出”的现实,每多招一个就意味着长达数十年的财政供养。如果扩招的并非迫切需求,那岂非为一时“小利”而人为制造了长久负担。
总之,大家不是一味反对公务员“适当”扩招,前提是要经过科学的评估。就历史经验来看,越是困难时期,其实越是应该要注意“精兵简政”,减少不必要的财政负担。给社会、给企业减压就是赋能,而企业尤其是民办企业恢复活力,才具有更大的解决就业的空间。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