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邓雅荻
新加坡地处东南亚的枢纽地带,置身于东西方交汇的十字路口,战略地位十分重要。2017年7月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汉堡会见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指出中方高度重视发展同新加坡友好关系,愿同新方一道,推动两国与时俱进的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不断取得新进展。双方都肯定了过去一年两国关系所取得的新进展,并表示会继续深化在“一带一路”领域的合作。
为了进一步探索中国、新加坡未来在“一带一路”框架内的具体对接思路,清华大学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赴新加坡进行了为期四日的考察交流。考察期间,会见了新加坡政商学界代表,包括原国家发展部及贸工部高级政务部部长、现任通商中国主席李奕贤先生,新加坡华联企业有限公司(OUE)执行主席李棕先生,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院长杨贤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教授。各界代表分享了新加坡模式的诸多成功案例,双方就如何将新加坡发展的成功模式运用于中国现今发展做了一系列探讨,认为新加坡有可能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国际服务中心”。
原因之一:兼容东西
笔者初识新加坡是在五年前,2012年1月7日至2012年2月19日,应邀参加新加坡举办的“春城洋溢华夏情”。此活动已成为新加坡华人新年期间的四大主要庆祝活动之一,活动主办方每年都会邀请中国表演团体和艺术家到新加坡演出,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也增进了两国的文化交流和人民友谊。
其实,像这样的交流活动在新加坡有很多,新加坡面积不大,但却是亚洲会议之都,每年有大量的国际会议在新加坡举办。笔者所参加的这场活动就是其中之一。在此期间,有幸结识“春城洋溢华夏情”筹委会主席林璒利女士,她一直致力于推动两国的民间交流,正如她所说,在高度现代化的新加坡,让年轻人认识优良传统文化并保留自己的“根”至关重要,因为“人心的和谐与净化可以安家立命,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可以兴邦立国”。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强调和谐,“春城”还将继续努力向青年一代传扬中华传统文化。她的一席话让我极为动容震撼,一位新加坡人能为增进中国和新加坡民间文化交流不遗余力,风雨无阻坚持20载,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也是新加坡成功模式的写照。
原因之二:不设框框
时隔五年,再次来到新加坡访问交流,地标性的鱼尾狮公园,极具特色的小印度建筑,美丽的金沙夜景,一切都如此亲切熟悉,笔者不禁感叹,这个年轻的国家是凭借什么能在短短50多年间,一跃成为继纽约、伦敦之后的第三大国际金融中心,全球最国际化的国家之一。在与新加坡政商学各界深入交流后,谜底慢慢揭开了。
现任新加坡通商中国主席李奕贤先生一直致力于促进新加坡与中国的国际贸易与投资,2006年至2010年期间曾担任新加坡-江苏合作理事会联合副主席,在苏州曾与各界打交道,开始遇到诸多困难,但每次遇到困难时都会全力克服解决,这条路不通再换下一条,直至解决为止,他始终坚信,只要去做,问题就一定能够解决。在交流中他谈到,新加坡发展过程中面临很多挑战,人民凭借坚忍不拔和自力更生的精神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失败的经验,跌倒了再爬起来。
新加坡人没有太多理论依据为指导,他们所知道的就是我能做的,就会去做;无论我做什么,都会尽力做好。这也正如新加坡副总理尚达曼所说,新加坡精神就是肯做、会做、做得好。而这种实干精神,对未来充满自信的状态来源于新加坡人民对政府的高度信任,根据国际顾问公司埃德尔曼诚信指数公布的数据,在2011年10月至11月之间接受调查的1000名新加坡人中,73%表示他们信任新加坡政府,而国际平均标准是43%。
原因之三:与时俱进
新加坡华联企业有限公司(OUE)执行主席李棕先生以雷厉风行之势和钢铁般的意志纵横商界,但在交谈时宛如儒家学者,温和谦虚,绅士礼让,气宇非凡,他面带微笑地与我们分享了他与中国商人合作的成功案例。
在与中国商人地产合作项目中,他发现了中国商人在控制成本和时间效率上的优势,并与公司内部员工交流,希望员工能多像中国员工学习借鉴。他坦言新加坡不能再像以前走二三十年前发展的老路,要多吸取中国商业成功的经验,适时抓住合作机遇。
不同于一般成功的地产商人,他更像一名谦谦学者,关心中国贫富差距、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社会问题,对中国悬殊的收入差距颇为忧虑。为何李棕先生能在地产界成就卓越,我想除了成功的经商之道外,更离不开根深蒂固深入民心的新加坡治国理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新加坡在没有天然资源,没有共同文化,面临地缘政治威胁的恶劣条件下,能创造今日的繁荣,离不开这种居安思危,有备无患的危机意识。就如李棕先生,他在面对巨大成功面前,丝毫没有骄傲自满,而是永葆一颗谦逊上进的宽厚心态,也正是这种心态,李棕先生不但继承了父辈的创业精神,也传承了父辈致力奉献和改善社会的使命,热衷慈善公益事业,在新时代继续书写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和价值。
这种社会责任感是华人儒家思想的写照,如李光耀总理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发表演讲时所说:“当有一天华人失去儒家思想的特质,我们将会演变成另一个社会。”新加坡政府保留了儒家思想的基本价值观,其成功之道在于把治国之道巧妙结合了西方先进的科技和儒家智慧的精髓。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的杨贤院长谈到了商学院曾多次举办探讨中国课题的交流平台如黄祖耀金融理论分析研究高峰论坛、中国旗舰论坛等,着眼于中国的发展,关注人民币国际化、私募基金、“一带一路”等课题。
杨贤教授谈到近日将赴北京,参加由商学院举办关于雄安新区未来发展的论坛。他谈到中国的金融科技是世界领先水平,必须抓住机遇,与中国合作,才能拓展新加坡未来发展之路,让商学院实现“引领亚洲”。
访问期间,杨贤教授带我们深入了由清华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印度商学院三校合作的Asia 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 Immersion Program(AIEIP)项目课堂,课堂上来自全世界各地的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模式,共同探讨创新创业、新兴市场创新等主题,此项目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提高了他们创新创业能力。杨贤教授是此项目的发起人,他的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和卓越追求也正是新加坡成功之道的真实写照。
为什么可以选择新加坡作为“一带一路”的国际服务中心?在考察结束时有了一个初步的结论,新加坡人与中国人的历史联系,与西方文化的密切接触,以及不设框框的务实精神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所有这一切都表明新加坡可以为“一带一路”做出更多的贡献,尽管它没有超大规模的人口,也没有超大规模的经济,更没有底蕴深厚的文化,但是,新加坡恰恰处于各大文明交汇的十字路口,新加坡人务实的作风和实干的精神,是一个天然的超级联系人,完全能够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大有可为。
作者邓雅荻,为清华大学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一带一路”课题组。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