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滬港通已開通一周,與市場早前的四大預期均呈現落差,包括所用額度、恒指表現、獲追捧股份及港交所股價表現。對此,港交所CEO李小加發文答疑滬港通,全文如下。
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滬港通已經順利運營一周了。對於像滬港通這樣的大型市場基礎設施項目,原本不應在短短一周內就急於進行評估,但近幾天我們的確收到了業界朋友們發來的許多問題,所以我決定還是在此做一個階段性的小結,回應市場的關注。
你對滬港通這一周的成交滿意嗎?
如果從運行的安全性和穩定性來打分的話,我覺得 滬港通至少可以得個“良,因為開通這一周整體運行安全平穩,沒有出現什麼問題。 如果從交易量來看的話,沒有出現火爆的局面,可能低於不少市場人士之前的預期,但我個人並不擔心。因為滬港通是一座天天開放的大橋,而不是一場音樂會,無法用一周或者一個月的上座率來衡量它的成敗。相反, 它的價值可能需要兩三年或者更長的時間才能得到驗證。 老實說,我對於滬港通的短期成交量未敢有任何預期,因為在偉大的市場力量面前,我們都是謙卑而渺小的,我不知道橋兩邊的人到底會選擇什麼時候過橋、會往返多少次;但長期來看,我對這座大橋的價值是充滿信心的,因為我知道,有了橋,河兩岸的人就不會再因為人為原因分隔兩岸、不相來往。
你覺得北向滬股通為什麼會出現交易先熱後冷的情況?
據我所知, 很多海外機構都對投資A股充滿興趣,但是由於滬港通的稅收政策公布不久,很多大型投資機構還沒有來得及做好準備,也有一些長線基金因為不習慣現在的“前端監控機制,希望等我們明年搭建好股票追蹤系統後再參與滬股通。 在滬港通開通第一天,之所以出現額度迅速用盡的情況,可能是因為一些QFII機構在換倉,他們在內地賣出了原先持有的一些上海股票,又通過滬股通在香港把這些股票買了回來,希望把手中的QFII額度騰出來投資其他的內地資產。
總的來看,國際投資者會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做好一系列準備,分期分批逐步參加滬股通,他們投資的主要動因是價值判斷與指數跟蹤。由於滬港通消息公布已經七個月了,各種短期套利機會逐步消失,加上年底將至,滬股通短期內應該不會看到大量短炒資金流入,這並不是一件壞事。
港股通的成交為何如此清淡?
港股通的冷清開場的確讓包括我在內的很多市場人士有點始料未及,但細細思考後也覺得並不奇怪,可能主要與以下因素有關:
- 短期套利機會缺失 :與2007年「港股直通車」不一樣,兩地市場間巨大的估值差已經不復存在,不少A+H股票的H股甚至已貴過A股;
2 .內地機構投資者還未來得及進場 :包括公募基金、保險公司在內的很多大型內地機構投資者還在等待監管機構公布相關的投資指引;
-
50萬人民幣資產的門檻 :在今天的A股市場,有相當大部分交易是由持有50萬以下資產的投資者進行的;這一門檻未來是否降低,還有待監管當局的綜合考慮;
-
港股通合資格股票無小盤股 :滬港通從大盤指數股開始試點是一個主動的政策選擇,主要是為了更有效地進行跨境監管和風險管理。未來滬港通合資格股票肯定會逐步擴容,但不會因為交投的活躍度而輕率調整;
-
對香港市場的熟悉程度: 對於內地投資者來說,香港是一個完全陌生的市場,市場上可供他們瞭解相關上市公司的研究報告還比較有限,他們熟悉香港市場和滬港通的規則都需要時間。
歸根結底,在短期內港股通的發展還有待投資者的熟悉,以及規則的完善和擴容。但長遠來看,港股通的潛力不可限量,因為港股通所吸引的不僅是證券市場的存量資金,而更重要的是現在尚未投資於證券市場的增量資金。這一點我將在下文展開闡述。
既然兩邊都有很多投資者還沒有完全做好準備,為什麼不等他們都準備好了再推出滬港通?
這是一個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問題。為方便機構投資者而搭建的股票追蹤系統只有在滬港通推出了之後才有市場需求,至關重要的稅收政策也只有在滬港通推出時間確定後才有可能正式公布與生效。如果不知道滬港通哪一天開通的話,投資者恐怕很難做出“最後一公里的投資、合規和技術安排。所以,想在滬港通推出前把一切配套設施都百分百準備好是不現實的。
滬港通就像是一個初生嬰兒,這個孩子已經懷胎十月該生了,儘管我們還未佈置好育嬰房,我們還是應該先把孩子生下來。我們完全可以等孩子出生了再買尿布,再買嬰兒床也不遲!而且,有些東西可以因應孩子量體裁衣,或許更可以少買錯、少走彎路。
香港交易所未來如何推廣和完善滬港通計劃?
正如前面所言,滬港通這個孩子已經出生了,我們現在的主要任務是好好照顧他、培育他。在滬股通方面, 我們正在為機構投資者搭建滿足前端監控要求的股票追蹤系統,預計明年5月可以推出。 在港股通方面,我們將積極與內地監管機構溝通,推動相關政策出台,以方便更多內地機構投資者參與香港市場;我們也將為內地券商的投資者教育和推廣活動提供支持,幫助內地投資者瞭解香港市場。此外,我們也會認真傾聽市場的聲音,不斷探索滬港通升級和擴容的最優方案。
目前滬港通的市場反應會不會影響你們修建其他的互聯互通大橋?
對於這一點,我沒有完全的把握,有可能大家會先停一停、看一看,但也有可能是大家建橋的信心更足了。幾年之後再回看現在的市場反應, 也許會發現,對於滬港通這樣大型的金融創新來說,現在的淡定其實是一件好事。 在我們討論滬港通的方案設計時,監管機構最大的擔憂就是市場波動風險,擔心滬港通會不會像2007年港股直通車的消息那樣引發市場瘋漲,因為任何瘋漲的行情,最終都會以慘烈的下跌收場,到頭來最受傷的還是中小投資者。從本周滬港通的波瀾不驚來看,現在投資者的心態還是比較冷靜和理性的,這樣的市場氛圍其實更適合我們建新的大橋,至少監管機構不必擔心有太多人要搶著過橋引發踩踏事件了。而且,新建的橋與路可以形成一個更科學、更互補、更全面的國際化網路,加速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提升其國際影響力
目前滬股通的成交遠遠超過了港股通,滬港通會不會“南水北調抽走了香港的資金?滬港通是不是更有利於內地?
短期來看,滬股通的成交確實遠遠超過了港股通。但是,長期來看,港股通的成交量增長潛力一定會超出很多人的預期,因為相對於海外投資者來說,中國內地居民的海外資產配置需求更大。二十年前,中國需要引入大量的海外資本;未來二十年,中國的資本需要走出去,而且資產配置多樣化的需求也會大大增加,大量財富會從銀行存款轉向證券和其他資產類別,這是大勢所趨。我相信很多中國人會從港股通邁出投資海外的第一步。
而且,香港從來都是一個資金自由港,每天都有來自全球的資金流進或流出香港,這些資金的永遠都是追隨投資機會的,就算沒有滬股通,這些資金也可能流向其他海外市場。
至於滬港通現在到底給誰的好處更多,就像我在上一篇網誌所說,這不是我們應該糾結的問題。做生意的人都知道,雙贏是任何商業合作成功的前提,要想尋找合作機會,首先要想怎麼讓合作夥伴贏,然後才是自己贏,一味算計怎麼讓自己多贏的人註定很難找到合作夥伴。香港背靠一個巨大的本土市場,面對內地市場大步邁向國際化的巨大機遇,憑藉一國兩制給我們帶來的優勢,香港沒有不贏的道理。因此,我們都應充滿自信,放眼未來。
路遙方能知馬力。滬港通是一項長期制度安排,它的價值需要數年才能得到準確的檢驗。如同當年的H股上市,經歷20多年的時間涓涓細流方才匯成大海,徹底改變了香港資本市場的面貌,我堅信今天的滬港通將對香港和內地資本市場產生同樣深遠的影響!
接下來,我們會把主要精力轉向完善滬港通的各項制度安排上來,希望各界朋友能夠一如既往地支持我們,多提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