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茵日记:和警察玩“猫鼠游戏”,你躲得过新冠吗?

观察者网

text

【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扬之】

3月27日(周五)

灾难时,人性可以闪烁光芒,也可以变得灰暗。

德国实行限制措施后,绝大多数民众都理解和遵守这些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的规定,但德国不是“理想国”,违规违法现象时有发生。

譬如,日前有150人聚集在柏林城区腓特烈斯海恩的闹市广场伯克斯哈根(der Boxhagener Platz in Friedrichshain/Berlin),监管部门用扩音喇叭要求他们离开未取得效果,最后不得不把广场封掉。

在汉堡火车总站前的广场上,虽然疫情期间禁止游行,但还是有30多人打着“欢迎难民”(Refugees Welcome)、“为难民和无家可归者打开旅店”等标语牌集会游行。

美茵茨(Mainz)某公园里甚至还出现恶作剧的“猫鼠游戏”:先向监督部门举报说有人违规聚众,等监管人员到来后这些人即刻散开。还有一位39岁的女士,不顾“禁令”,继续在eBay上登“在家提供睫毛护理服务”的广告,面对警方的询问,她说没明白禁令的意思。

这些当然还都算“小事”。

“禁足令”发布后,不得不居家的人一下子增多,家庭成员挤在有限的空间里,时间久了便容易产生矛盾和冲突,特别是针对儿童和妇女的暴力大幅增加。这并非只是“德国现象”,许多采取类似限制措施的地区和国家里都面对这样的挑战。为此,汉堡市政府专门租下了一些在疫情中关闭的小客栈,用以收容家庭暴力的受害者。

前几日,德国政府投入巨资救助并制定法规,帮助大中小企业度过疫情难关。对那些真正入不敷出或有生存危机的企业而言,这些法规和措施的确是个“福音”,譬如,六月底以前,房东不得因租客交不起租金而解约。

但这也给有些公司带来钻空子的机会:体育用品“大鳄”Adidas、鞋业连锁店Deichmann、时装连锁店HM居然也为自己的商店递交了从4月1日免租金的申请报告。Adidas去年的盈利就达19亿欧元,居然能心安理得地这么做,也是醉了;Deichman的要求更“邪乎”,不仅要求免租金,还要获得赔偿。

对此,德国舆论哗然,认为这是“恬不知耻”的趁火打劫行为,网上已出现抵制Adidas的呼吁。联邦司法部长拉姆布莱希特(Christine Lambrecht)也提出了批评。

其他欧洲国家也不消停。数日前,西班牙南部甚至发生向多辆运载年迈新冠病毒患者的车辆投掷石块的事件,肇事者还用车辆和路障堵住道路,以阻止这些从邻近地区来的患者占用本地的医疗资源。

奥地利的蒂罗尔(Tirol)分南北两部分,北部接壤德国的巴伐利亚州,南部毗邻意大利和瑞士,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滑雪度假胜地。伊施格尔(Ischgl)就在北蒂罗尔的西边,居民人数1617,旅店床位10600。每年冬季,这里云集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当然也成为这次新冠病毒最严重的传播源之一。

假期如果因为疫情提前结束,无疑会给当地的旅游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当地政府不顾日益严重的疫情,迫于行会的压力,没有将游客的健康和安危放在首位,延迟采取措施,导致上千游客继续停留此地,其中数百人把病毒带回了原籍,包括德国。

一个好端端的滑雪胜地,特别是那家叫“die Après-Ski-BarKitzloch”的滑雪酒吧,就这样被贴上了“唯利是图”的标签。据说,司法部门很有可能要对该地区进行立案调查。 英国政治哲学家霍布斯(Thomas Hobbes)认为,人在自然状态中是侵略者。基于这个推理,他主张政府要强大,法律要严格,执行要有力,这样才能避免人身上狼性的爆发。是这样吗?

当代欧洲重要的思想家之一、荷兰的布鲁格曼(Rutger Bregman)在其新书《性本善》(Im Grunde Gut)中则提出了一个与霍布斯完全相反的理论。他认为,阻止我们犯罪和伤害的,不是所谓的“文明”或对受到惩罚的“害怕”,而是人本性中的善。

这次疫情,能促进我们思考的不仅包括人性的“善恶”,还有“大小”和“强弱”的相对性:新冠病毒很微小,但却如此强大;能造原子弹,能登月的人类看似强大,却被这微小的病毒转眼就打回了原形。

往日,教皇方济各(Papst Franziskus)如果公开发表文告,彼得广场上一定人山人海;今天,我们看到的却是一幅完全不同的场景:教皇孤零零地站在那儿,广场上门可罗雀。

图片来源:skynews视频截图

此时此刻,笔者在想:新冠病毒们能听到教皇发出的“致全城与全球”(Urbi et Orbi)的祷告声吗?

今天意大利累计死亡人数已接近一万。

3月28日(周六)

昨天,美国《科学》杂志刊登了其对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院士的采访。高福院士在采访中分享了中国的防疫经验,并指出,美国与欧洲犯的最大错误就是,“人们不戴口罩”。

在这个问题上,中国与欧美相当长时间以来似乎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和做法。即便到现在,虽然“罗克所”领导人多少松了口,有些专家也肯定口罩的保护功能,但德国街上戴口罩的人依然不多。为何?

这里有几个层面的原因:

1)观念。德国人认为,有传染病的人才需要戴口罩。因此,在德国戴口罩,等于“承认”自己有病,而有传染病本来就不该出门。

2)习惯。德国人不喜欢“显眼”和“突出”,最好在人群中不被人发现,而戴口罩比较抢眼,感觉别扭,如同自己穿着衣服走在裸泳海滩一样。

3)敏感。德国人喜欢坦诚相见,握手交流时眼睛直视,不喜欢有“隔阂”,所以,如果你把自己保护得很严实,譬如阿拉伯妇女的罩袍,或亚洲人的口罩,或游行示威者蒙面,他们就会有不安全感和被隔离的感觉,不舒服。

4)担心。德国人认为,口罩如果佩戴和清理不当,不仅不能给人带来保护,反而会有危害,因为口罩里可能会藏纳病菌。

5)引导。专家们的观点极大影响了敬重权威的德国人的行为。不少知名专家在疫情初期,有的甚至到现在,依然在宣传“口罩无用论”。被誉为“德国钟南山”的病毒学家德罗斯腾(Christian Drosten)就认为,千万不要因为戴了口罩就感觉安全,最保险的还是保持社交距离(Social Distancing)。另外,他还有一个观点:44%的感染是在生病之前就已发生了,一半的人在知道自己是带菌者之前就已经传染别人了。

其实,口罩虽然不是什么“神器”,但是最起码有一定的自我保护和阻止病毒传播的作用。在病毒传播迅速的情况下,多一层保护就多一份安全。

回到今天的疫情:

德国全民“禁足”措施尚未执行几天,要求“松动”的呼声此起彼伏。为此,总理府部长布劳恩(Helge Braun)郑重敦促各方在4月20日前不要再提这个话题。可就在三天前,他还发出以后会先给年轻人“解禁”的信号。

还是默婶不改一贯的“亲民”作风,即便在家中自我隔离,也不忘通过语音向积极配合的民众表示衷心的感谢。

3月29日(周日)

说到欧洲的疫情,大家近乎“谈意(大利)色变”。

今天,德国“罗科所”所长魏勒尔表示,今日之意大利,也有可能是明日之德国。他这么说,是为了吓住这两天出现的要求松动限制的呼声?还是德国的医疗系统真的未必能抗住患者和死亡人数的剧增?

出现在下萨克森州(Niedersachsen)沃尔夫斯堡市(Wolfsburg)一家养老院内的悲惨一幕,让人有理由相信魏勒尔的话并非“危言耸听”。

这家养老院里共有150多位老人,其中已有一半人被感染,12人死亡。院方本来有意转移这些老人,但经与市政府协商,最后还是决定原地不动,因为转移后病毒扩散的风险太大。

噩耗一个接一个:昨天,法兰克福所在的黑森州财政部长谢弗(Thomas Schäfer)卧轨自杀。今天州长布菲尔(Volker Bouffier)接受采访时一度哽咽,他说,谢弗生前直到最后都在为纾困病毒危机竭尽全力,或许,他正是因为担心无法满足民众对政府的期待,看不到出路,压抑得无法自拔而轻生。

从这个侧面我们也可以发现,我们在关注大局的同时,或许难以想象每个个人所经受的压力。从这个意义上说,谢弗的去世既是他个人及其家庭的悲剧,也是黑森州和德国的悲剧。

今日德国的感染人数达到52500,但从大面上看,德国似乎依然在有条不紊地规划着、应对着,但欧盟各国之间的协调显然不尽人意。

法国总统马克龙以及意大利和西班牙的政府首脑,均对德国以及欧洲中北部国家的团结互助意愿表示失望。这些疫情比较严重的国家希望欧盟内部发放“病毒债券”(Corona-Bonds),以共同度过财政难关。柏林坚决不同意,因为巴黎有这样的想法不是一两天了,只不过现在又试图用“抗疫”这个名义来推动其“债务分摊”的打算而已。

德国前外长加布里埃(Sigmar Gabriel)认为,欧盟看来只是个“有福同享”的团体(eine Schönwetter-EU),现在面对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挑战,欧盟彻底“掉链子”。最严重的是在疫情爆发初期,“就连我们德国人都没有向一排排人倒下死去的意大利北部地区伸出援手。”

加布里埃直言道:德国现在举债1560亿欧元抗疫,如果多举债100亿用来支援意大利和西班牙,这两个国家或许一百年后还会感激德国;现在可好,能让他们回忆起来的不是邻国的帮助,而是来自中国的援手。如今的德国给人留下的印象和美国没啥区别:my nation first。

国家不同,区域情况不同,采取的措施也会(应)不同,“抄作业”的效果未必好。仔细观察欧洲各国的抗疫做法,我们会发现多有不同,有时区别还很大。

南欧人身上流淌着沸腾的拉丁血液,所以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等国政府早已把“这是一场战争”的话挂在嘴边;越往北,表现出来的“激情”越弱:德国继续“一步一回头”,荷兰和英国日前还在讨论“群体免疫”,到了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就更“奇葩”了。

瑞典决定走自己的“特殊之路”:根据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昨天公布的数字,瑞典感染人数3069,105人死亡。首都斯德哥尔摩已成为该国的“重灾区”,但是,那里的学校照开、酒吧餐馆照常营业。 病毒就在身边,so what!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