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得主V.S.奈保尔去世 享年85岁

界面新闻

text

布克奖、诺贝尔文学奖得主V.S.奈保尔已于当地时间周六在伦敦家中去世,享年85岁。

他的家人在周六的一份声明中证实了这一消息。奈保尔的妻子纳迪拉·奈保尔(Nadira Naipaul)表示,他“被他所爱过的人所包围,他们的一生充满了精彩的创造力和努力。”

V.S.奈保尔(VidiadharSurajprasadNaipaul,1932-2018)在五十年间创作了30多本著作,包括回忆录、小说和旅行写作,其中许多涉及殖民主义及其遗产。《纽约时报》称其本人为“后殖民世界矛盾的化身”,他拥有印度血统,出生于特立尼达岛,前往英国求学,并在那里打造了自己的文学生涯。

他的小说作品《大河湾》和《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列入20世纪百大英文小说之一。其中《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是基于他的父亲Seepersad的故事,他的父亲曾是特立尼达卫报的一名记者。

奈保尔于1932年8月17日出生于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查瓜纳斯的一个印度移民家庭,六岁时和家人搬到首都西班牙港。这里成为他第一部小说的背景,即写于1959年的《米格尔街》。他于1950年获得奖学金赴英国牛津大学学习英语,在那期间遭遇了精神崩溃,他后来表示自己以旅行来安抚身心。奈保尔的第一任妻子是帕特里夏·黑尔,二人1955年在牛津相遇,帕特里夏于1996年去世,后来不久,他娶了比自己小20岁的纳迪拉。

年轻时候的奈保尔奈保尔于1971年获得布克奖,1989年被英国女王授以爵位,1993年获得英国大卫·柯恩文学奖,并于200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诺奖评委评价称:“(其)作品中具有统一的叙事感和未受世俗侵蚀的洞察力,使我们看到了被扭曲的历史的存在,并激发了我们探寻真实状况的动力。”

在书中,奈保尔以同样的审视精神打量殖民者和被殖民者,他写到了殖民者的傲慢和自我扩张,也揭露了随后席卷非洲和加勒比地区解放运动的自欺欺人和道德模糊。

奈保尔的生活和创作有一种极为强烈的无根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代表了当下世界的某种面貌。他被称为移民作家、后殖民作家、旅行作家、无根作家、漂泊者、环球作家、“世界主义者”等称号。奈保尔在作品中挖掘了自己的根源,但他本人非常反感被通过出生、种族或宗教背景来定义,有一次,他发现出版社把他描述为“西印度小说家”之后愤而终止了与出版社的合作。

奈保尔是有名的坏脾气。他常常会怒怼记者、抨击政客,对于同行也毫不客气。他曾公开批评前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也曾批评过E.M.福斯特的小说《印度之行》。他曾与旅行文学作家保罗·鲁索吵了一架,不过后来他们又重归于好并解决了彼此的分歧。他拥有一种深刻的幽默感,喜欢搞一些恶作剧,但他也很容易陷入忧郁。

奈保尔以前经常练习瑜伽,后来因为脊椎承受不住而放弃了,他常抱怨说写作给他带来了生理上的病痛。晚年,他生活在伦敦和索尔斯伯里郊外的乡间小屋,那里充满了书籍。他养了一只奶牛猫,名叫奥古斯都。

奈保尔的最后一部作品《非洲的假面剧》发表于2010年,是一部游记作品,描绘了他不久前在非洲乌干达等国家的游历见闻。奈保尔的大部分作品均已有中文版问世,其最后一部作品也于2013年由南海出版社出版。

2014年,奈保尔在中国杭州。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晚年,他也曾来过中国,不过其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已出现明显退化。

2014年,奈保尔曾经和夫人一起参加了上海书展。当时的奈保尔已经需要坐轮椅移动。当他参加第一场活动时,轮椅被推到主席台边上,再被3、4个人轮番搀扶慢慢挪上台。

在面对很多提问时,奈保尔都会用目光向自己年轻约20岁的妻子纳迪拉求助。在主持人向奈保尔抛出第一个问题时,纳迪拉就立即接过话说,“我来替他回答这个问题吧,我们已经一起生活了20年,我知道他在想什么,我想我可以替他回答。”这样的情况在90分钟的活动上频繁发生。

而当奈保尔亲自回答提问的时候,人们很快就会发现他的“障碍”,他的回答都很简短,想要从中获得启发和相对深入的理解与表达是极度困难的,通常他回答一个问题能用三句话已经是极限。他每句话之间都会停顿很久,一些简单的词汇他会重复多遍,比如会一连说四个“OK”,又或者是好几个“YOU”。

纳迪拉在活动开场时曾替自己的丈夫和中国的媒体打招呼,她说“我们希望能够在这趟中国行得到新的灵感和启发,也许奈保尔能够因为此行再写一部新的作品。”但是,在活动快结束时,奈保尔回应了妻子的说法,他说他或许不会写中国,因为中国是个巨大的国家,“写中国需要大量的观察和知识积累,我没有这些东西。”

如今看来,奈保尔的创作也随着他的辞世,而画上了休止符。

2014年,奈保尔在中国杭州参加活动。餐桌上,夫人在给奈保尔喂豆浆。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奈保尔2014年中国行答记者问】

我是一个作家,同时也是一个旅行家

提问:你这次到中国来有什么期待?刚才你说到可能不会写一本关于中国的小说,但是你对中国最感兴趣的一个话题是什么?

奈保尔:我并没有对中国之行有什么期待,因为一旦有了期待就看不见你要看的东西,我只是过来然后观察就可以了,所以第一个问题就是这样。

提问:在两年前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他在很多场合都说这个奖带给他无数的困扰。在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么多年来,诺贝尔文学奖对你有什么具体影响吗?

奈保尔:我觉得我能够处理好和它的关系,它没有给我带来什么困扰。

提问:你写《大河湾》这本书的动机是什么?

奈保尔:因为作为一个作家得写书,而且得一直写书,这个就是最主要的原因和动机。

提问:你有这么多身份,你对自己的身份是怎么看待的?

奈保尔:我并不觉得身份是一个问题,一个人可以同时拥有很多身份,我可以是一个作家,同时我也是一个旅行家。

纳迪拉·奈保尔:我并不觉得这会构成一个困扰,因为奈保尔先生是一个世界主义的人。

提问:去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者库切先生来到中国,和莫言先生有一个争论,莫言认为诺奖只是谈文学,文学是唯一标准,但是库切认为里面包含了很多政治元素,我想听一下奈保尔先生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奈保尔:我并不觉得诺贝尔文学奖和政治有这么大的关系,虽然经常有人说诺贝尔文学奖是因为某些原因才给某些特定的人,我并不觉得这样。

纳迪拉·奈保尔:我也同意这个意见。

提问:奈保尔先生写了这么多杰出的作品,现在80岁已经过了,在人生或者写作上还有什么遗憾,如果有的话是什么,可以说一说吗?

纳迪拉·奈保尔:有一个遗憾,就是人生苦短,我认为一个人一共要有三个人生,一个用来学习,一个用来享受,还有一个需要用来思考。

(来源: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