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觀察| 韓國總理辭職與“恥感文化”

亞太日報

text

韓國總理鄭烘原27日宣佈引咎辭職。新加坡聯合早報網報導分析,有些韓國政客會用辭職這種方式表示負責的態度。但這一次,韓國民眾似乎並不買帳。有分析人士指出,“歲月號悲劇不僅折射出韓國特有的“恥感文化——總理引咎辭職、校長負罪自殺,還暴露出一種可怕的“馬馬虎虎文化。

朴槿惠不會受牽連辭職

由於應對海難不力,韓國政府備受指責。外媒分析,韓國總理鄭烘原的辭職,并不會波及韓國總統朴槿惠。

據新京報轉載《韓國時報》評論稱,由於“歲月號沉船事件,韓國總統朴槿惠遇到執政14個月以來最大危機,支持率迅速下降,已有呼籲其內閣辭職的聲音。鄭烘原的辭職無助解決麻煩。朴槿惠面臨的下一個挑戰是找一個鄭烘原的接班人,而且她宣導的改革可能也會因此失去動力。

聯合早報網援引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研究中心朝韓問題專家于迎麗觀點認為,“朴槿惠不會辭職。鄭烘原站出來對朴槿惠政府是正面的事情。

香港大公網分析稱,韓國總理鄭烘原實在不能算作一個知名人物。即使是在韓國國內,也並沒有高關注度。在很多媒體看來,他只是總統屬下的最高層級的辦事員。在總統制的韓國,總統是核心是領袖,總理被掩蓋在總統的光環下。

在“歲月號海難中,韓國政府確實負有責任。一名報導此事的韓國主流媒體記者也對新京報記者表示,韓國民眾呼籲政府“受到懲罰,但是沒有專門針對總理鄭烘原。

大公網分析稱,這次“沉船事故的處理上,韓國媒體幾乎是一邊倒的譴責聲,朴槿惠本人和內閣成員都承擔了極大的政治壓力。鄭總理在看望家屬的時候甚至還被砸礦泉水瓶,從中可見輿情兇猛,已經到了韓國政府必須祭出“大招來應對的地步。

總理請辭與“恥感文化有關

韓國總理辭職最重要的是獲得總統的批准。在鄭烘原宣佈辭職的當天,朴槿惠就批准了他的請求。

在歷史上,很多韓國總理的任期都不長,更換總理並不是稀奇的事情。韓國總理由於重大事故辭職,並非沒有先例。20年前,韓國首都聖水大橋的中段坍塌,造成重大傷亡,時任韓國總理李榮德向總統遞交了辭呈。

據于迎麗介紹,在韓國的政治文化中,高官由於事故處理不力而辭職,是一種常用的方式。他們認為這不是不負責任的臨陣脫逃,而是負責任的表現。“有些韓國政客願意用一種決裂的態度來處理,覺得不這樣做,就不能體現他對這個事件的態度和看法。于迎麗說。

有媒體稱,鄭烘原辭職與韓國的“恥感文化有關,韓國政府或許會因此重拾信任。于迎麗認為,除了韓國政壇的慣常做法,韓國社會文化中,羞愧感給人造成的隱性心理影響也很大。

“所有韓國人都應反省

在27日的發佈會上,鄭烘原表示,對韓國國民表示深深的歉意,希望各位及“歲月號家屬能原諒自己。但韓國媒體報導稱,鄭烘原的辭職,並未贏得所有人的理解,韓國政府是否能夠重獲信任,還要畫上一個問號。

據《韓國時報》報導,很多韓國人對總理辭職的反應都是負面的。首爾大學社會系教授鄭根埴認為“歲月號悲劇不能歸咎於某個人,他指出,韓國人因為行動迅速而在短期內實現經濟高速增長,但背後卻存在將速成和走捷徑視為理所當然的馬馬虎虎現象。“歲月號慘案就是如此,如果船長和乘務員按照原則行事,就能將損失降到最低……不要只處罰船長等幾名負責人,所有人都要深刻反省這種“馬馬虎虎文化。

大公網分析則稱,韓國總理辭職的本質在於制度化建設,以及高層政治對民間輿情的回饋機制。換句話說,總理辭職即使像家常便飯,也不會影響到國家政治經濟層面的正常運作,因為制度保障了“出問題,誰擔責機制的有效性,以及隨後這個國家會按照既定方針正常運行的邏輯軌跡;民間對政府的利益訴求,也會很快反射到施政當中並高效調整,這會使得官民互動管道通暢,有效舒緩社會壓力和政治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