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非典”到“新冠”:时隔17年 再战抗“疫”前线的15天

中国新闻网

text

指导、商讨救治方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供图

中新网南京2月26日电 题:从“非典”到“新冠”:时隔17年再战抗“疫”前线的15天

作者 陈艳萍 徐珊珊

2003年,39岁的冯旰珠前往内蒙古自治区奋斗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时隔17年,56岁的他再次出征湖北黄石,直面“新冠”。

从2月11日至2月26日,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江苏援黄石医疗队队员冯旰珠到达黄石已半月有余。

冯旰珠具体负责黄石市中医医院的一个重症病区,这里是所有重症病区里,收治病人最重的一个病区。

指导、商讨救治方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供图

“重症和发病时间有一定关联,1月底2月初发病的病人,病情相对较重;病人从重症到危重症转化特别快,快到什么程度?几乎没有先兆,往往是断崖式进展……”这些发现,让冯旰珠和团队在病人的救治中万分细心,慎之又慎。

即使是在休息时间,冯旰珠也要求值班医生,发现病人有任何变化第一时间告诉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病情变化太快,丝毫马虎不得。”

与此同时,对于新冠肺炎救治中的新技术、新手段,冯旰珠和团队也积极尝试,包括血浆、单克隆抗体、干细胞等。

看望病人,和病人击掌。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供图

谈起“非典”与“新冠”的区别,冯旰珠说,“SARS患者,呼吸支持治疗效果总体比较好,新冠肺炎辅助通气不太理想,人机对抗率常常比较高,因此,和SARS的治疗明显不一样,新冠肺炎病人更强调个体化、精准化的治疗。”

“现在各种治疗条件相比当年SARS时期,都要更好。”对于新冠肺炎疫情,冯旰珠表示自己有信心。冯旰珠回忆,2003年在内蒙古自治区,极少医院有ICU,呼吸机也比较少,而现在条件好太多,“信息化建设程度更高,不同版本诊疗指南的及时更新发布,能让参与救治工作的临床一线医生及时学习到,有助于救治工作的开展。”

作为前方“战士”,冯旰珠说重要的是“坚守住阵地”,“接下来,只要新入院的病人远远少于出院的,存量就会逐渐减少。”他信心满满地表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