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年前,这部电影集齐了中国最漂亮的女人

亚太日报

text

今天是三八妇女节,祝全天下的女性同胞节日快乐。

在这样如此隆重的节日当中,当然要在汗牛充栋的史料中给大家扒一扒八十四年前,中国的女性同胞是如何过节的。

八十四年前的中国上海明星公司,把中国最漂亮的当红女明星,比如胡蝶、徐来、宣景琳等都汇聚其中,拍摄了一部电影叫做《女儿经》。

说起这部电影的名字来,那可是有的聊了。《女儿经》原名叫做《妇女节》。观众可能想象不到,在“万恶”的旧社会中竟然有三八妇女节。

《女儿经》剧照

这部《女儿经》可能就是为了赶在“妇女节”上映,结果又是剧本修改,又是国名党电影检查委员会审查,结果从妇女节一直拖到“双十节”(民国时期的国庆节),《妇女节》的名字肯定是不能再用啦,于是就更名《女儿经》。

别说这个《女儿经》的片名,改来改去,一波三折。就影片内容,也是为了迎合审查,三改四改。我敢肯定,不少女性观众看了这部电影之后,绝对有一大半的人压根不想结婚,因为当中描述的婚后生活简直是太惨,一点都不酷。

《女儿经》剧照

这个电影,讲述的是中学的若干好闺蜜,在毕业十年之后,基本上都嫁作他人妇了。其中一个叫做胡瑛的小姐妹,嫁了个高富帅,觉得自己家里面装修的还不错,纯欧式建筑,并且在家里面还养了一只猴子。干脆,把当年的好闺蜜都交到家里面来,举办一个party。

虽说是闺蜜,毕竟塑料姐妹花占多数。就这场聚会,整个一个八卦生活分享会,互相吹捧、互相拆台,顺便吐槽和diss一下没有来的,以及提前走的塑料姐妹花,最后给观众的感觉却是——女性之不幸交流会。

《女儿经》剧照

宴会上,有的婚后生活的讲述,自己的老公婚前对自己特别好,婚后就不回家了,自己被无情地抛弃了。

有的老公得了肺病,在当时肺病都是不治之症,就在一个雨夜,肺病的丈夫快不行了,关键自己的小孩又走丢了,然后她就疯了。

还有的是婚后爱赌,把自己丈夫的衣服都赌输了,结果觉得自己对不起丈夫,害得丈夫连衣服都没得穿了,一下子羞愧自杀。

还有的女性,因为工作中被大boss性骚扰的而丢掉工作的;有的为了可以过上糜烂生活,而迷失“自我”的。

各位看官可注意的,上面的故事可都八十四年前的大上海,有没有一种和现代都市狗血情节剧的感觉,看来过了这么多年,还是“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女儿经》剧照

不仅仅是现代的女性观众看了这部电影,直咬牙,不愿意结婚。早在电影上映之初,就有妇女团体前往教育局提出抗议。

是不是有观众觉得很好奇,为什么抗议要去教育局抗议?在民国时期,电影的管理、审查很复杂的,可没有什么广电总局,当时的领导者提出“教育电影”的口号,电影的管理单位之一就是中国电影教育协会。

这件事情,在当时还是引起了小小的风波。你也不会想到,八十四年的也有一个叫做“幕味”的媒体,不过人家那是报纸,就在“幕味”上,刊登了《妇女团体请剪女儿经》,下面给大家看看当年的女权主义者如何制造舆论的:

明星影片公司摄制之《女儿经》影片中,中有一节,为高倩蘋饰演一军阀之外室。以觉悟女子自命,参加妇女运动,到处演说,大出风头,而其演说稿,则另有人捉刀,临时读熟而登台。在家则绮罗缤纷,奢侈特甚;出外则粗鞋布服,俭朴异常。此一节描写妇女运动之虚伪,颇极淋漓尽致。为某妇女团体缩减,认该片侮辱妇女团体,特派代表面谒教育局长潘公展,请将该片之该节剪去云。

虽然有团体来抗议,不过这部《女儿经》还是在电影院放了三周之久。不得不说,“明星“公司还是太会做生意。在当时的上海,电影公司明星、联华、天一三足鼎立。天一公司拍神怪武侠,特别6。

结果,一方面引起政府的不满,两个字——封杀;一方面对手又太坏,明星公司联合其他公司一起来对抗天一,出现了中国电影史上著名的“六合”围剿“天一”,逼得“天一”南下香港,最终成就了邵氏公司。

明星公司可是一直很超前,并且很会为自己的公司做宣传。在目前仅存的《银幕艳史》残片中,明星公司直接把在电影中展现明星公司拍电影的过程,某种程度上说《银幕艳史》具备“元电影”的特征,并且在《银幕艳史》中还出现了很多明星公司自己拍摄的电影,比如已经失传的《火烧红莲寺》,《银幕艳史》算是明星公司的广告宣传片。

《银幕艳史》

在《女儿经》中,明星公司再一次发挥了自己的“生意经“,开创了”集锦片“这一电影形式。后期联华公司也模仿拍摄过《联华交响曲》,华安公司也拍过《艺海风光》。

其实,集锦片也不是明星公司独创的,明星公司也是借鉴了美国的《活财神》,以全体导演与全体演员号召起来一起出演了的片子。这部号称是“全体合作有声对白歌唱巨片 ”,一共有九位导演,为了增加观众对于这部电影的关注,明星公司在拍摄过程中拒绝媒体采访,并且在报纸上展开竞猜,看观众是否能将电影的片段和导演对上号。

这一招拒绝媒体采访被张国师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期间成功运用。国师执导的奥运会开幕式当然是无与伦比的美丽,不过《女儿经》里面共有九个导演联合导演,那么导演的水平在这部集锦片中高下立判。当时有一位观众这样写到:

在这九位导演的片段中,自然要是沈西苓的一段最好了,全部片中表演最精彩的也就是这一段戏中的赵丹,其次,吴村的一段,情感是无比丰富的,李萍倩的一段,摄影角度的美丽,和王献斋宣景琳对白的流利,使他这一段增加不少效果,高占非因为剧本个性的关系,是退步了,程步高的一段,只教导“上流“妇女们如何去驾驭她的丈夫,怎么去骗取她丈夫的钱,至于郑正秋,假使说他这一段里是在讽刺一般今日的所谓革命者是如何在度着他们的富丽堂皇的生活的话,那还过得去。

摄影收音都可说是比以前的片子进步得多了。

初入影坛的赵丹

《女儿经》剧照

在当时的评论也没有能有好评,要是以我们现代观众的眼光来看,或许评价更低。

但是,就好比我们不能苛求古人会用电脑一样,我们也不能苛求中国的电影先驱能有达到如今的电影制作标准,毕竟我们现在还有很多导演都达不到。

比如说开头万氏兄弟制作的卡通动画片头,就以现代的审美眼光来看,也是上乘之作。

卡通片头的一帧

如果不把这部电影当作艺术作品来看,我们或许能用这部电影来对摩登的上海进行一次影像考古。汉森认为我们可以在三个层面上来考虑上海电影的白话现代主义:

( 一 ) 电影的场景往往强调现代化、华丽、洋派的设计和装饰;

( 二 ) 电影常常体现各种传统和现代之间的冲突,而这种冲突是无法以回归传统秩序为解决方案的;

( 三 ) 女性作为城市中现代性的化身。

那么《女儿经》实在是白话现代主义理论重要的样本。就以建筑为例,二十年代的上海外滩的建筑还都是英国的新古典主义风格,而到了三十年代在《女儿经》中霓虹闪烁的开头以及片中穿插的空镜头建筑的风格就是英美建筑风格混搭的风格。

在李欧梵的《上海摩登》中提到“这种建筑风格不再一味强调殖民势力,它更意味着金钱和财富。此外,装饰艺术还传播了一种新的城市生活方式:在中国人的眼中,住在那些金光闪闪世界里的男男女女,他们穿着时髦的衣服,用着梦幻似的家具,本身就代表着某种’异域’诱惑”。

电影通过若干都市女性生活的来展现的上海都市的摩登风貌,这恰恰是中国上海在发展过程中的所体现出来的“现代性”。小编也认为,八十四年前电影中想要展现的“现代性”,一直到今天的中国电影中我们还在进行。

不过,如果要谈现代性,那就从婚恋自由开始吧,如果父母再催婚,逼婚,就直接把《女儿经》甩给他们看看。

(来源:幕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