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亞太日報特約評論員紀曉晶)日本當地時間8日下午3時,日本明仁天皇通過事先錄製的視頻講話表達了“生前退位”的意向。明仁在講話中表示,自己已年逾八旬,擔憂難以全身心地完成“象徵”公務,並向日本國民尋求理解。但礙於法律規定,這一講話中並未言及“退位”字眼。首相安倍晉三表示將認真考慮明仁天皇的視頻講話內容。
“生前退位”絕非易事
明仁天皇自1989年繼位以來,勇挑國家象徵的重擔,一直致力於撫平戰爭創傷,努力使皇室退下神台、回歸大眾,他還熱心於公益事業,深受日本民眾的擁護與愛戴。明仁天皇在訪問世界各地的同時,對二戰表示發自內心的反省,積極化解安倍政府保守主義言行帶給民眾的不安。調查顯示,日本民眾大多數對天皇“生前退位”表示理解和支持。
然而,想要實現“生前退位”絕非易事。
明仁天皇和皇后美智子。資料圖片
“萬世一系”的天皇制一直被日本奉為神明,在日本憲法中天皇被定義為團結人民的象徵,不具有政治權力。日本現行的《皇室典範》中並無有關天皇“生前退位”的條文,若天皇去世,其子嗣繼承者將直接繼位,法律只允許繼位但並沒有規定可以生前讓位。顯然退位與否並非天皇自己能“做主”,必須修改現行法律,並通過國會審議批准。
修改《皇室典範》這一重要事宜需要各方專家曠日持久的研討,而且還要拿到國會上爭論一兩年,如果現在優先着手修改《皇室典範》的話,估計到2018年安倍任期結束,其一再推崇的修改憲法也未必能排上日程。安倍應該是不希望天皇很快“退位”的,也不希望在修憲的關鍵時刻國民的注意力被轉移。
天皇為什麼堅決退位?
日本NHK電視台7月13日發布的明仁天皇即將“生前退位”的消息,立刻引起日本社會各界強烈反響,迅速佔據各大媒體頭條,但宮內廳卻於當晚召開記者會嚴正否認了這一報道。緊接着劇情又峰迴路轉,8月5日,宮內廳確認了天皇將在8日表明有關退位事宜的個人意願,安倍內閣也表示政府將會召開會議,共同商討應對策略。
分析普遍認為,健康問題是天皇想要退位的一大原因。誠然,明仁天皇現年82歲,又經過了幾次手術,健康狀況不如以往,近年來天皇的公務壓力更是有增無減。
也許,健康問題確實是“生前退位”的原因之一,但絕不是唯一原因。比明仁天皇還大7歲的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被報道2015年全年共參加了341次公務活動,明仁天皇也未必不能勉力堅持履責。那促使天皇堅持退位的原因是什麼呢?
家族照片。資料圖片
眾所周知,明仁天皇是一個和平主義者,是最虔誠的“護憲派”,他在僅10分鐘的視頻講話中也兩次提及“憲法”。自從安倍第二次執政開始,天皇就一反常態地頻繁提及憲法問題和歷史問題,這也說明天皇和安倍在對待憲法的態度上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7月11日,日本參議院大選落下帷幕,自民黨大獲全勝,修憲派超過了三分之二。僅僅兩天之後,天皇就通過媒體表達了退位的意願。這不得不讓人產生聯想,這也許是天皇對安倍及修憲派的變相反抗。
另一個原因是,天皇也許想在生前解決第三代的皇位繼承問題。按照《皇室典範》規定,明仁天皇的繼任者是他的長子皇太子德仁,德仁繼位後,必須立下新的皇太子,但德仁膝下只有一女,因此其弟文仁和文仁之子悠仁將成為第一、第二皇位繼承人。明仁天皇可能希望在“生前退位”的同時安排好德仁之後下一任皇位的繼承問題,這與保持皇室的長久穩定息息相關。
天皇退位對日本有何影響?
雖然明仁天皇已經表明了退位意向,但是皇位更替不會在短時間內完成。而且,只要法律不做修改,即便德仁繼位,也依然只履行國家的象徵義務,沒有參與政事的權利,因此對日本的政治和民生不會有過大影響。
不過,天皇“生前退位”對日本民眾的心理影響也許要大於實際影響,民眾普遍認為天皇代表着國家,在心理上對天皇存在依賴感。據日本媒體報道,一些人在聽到天皇有意退位的消息時,表示惶然無措。
皇太子德仁。資料圖片
皇太子德仁和他的父親一樣,是一個和平主義者,也是一個“護憲派”,他對家庭非常維護,在公眾視野中形象良好。但是,太子妃雅子卻曾罹患憂鬱症,有人際交往障礙,一直在接受治療。明仁天皇之所以得民心,與美智子皇后的協助是分不開的。因此有人擔憂,如果雅子升任皇后,可能會對天皇履職效果產生一定影響。此外,也有日本學者擔心,明仁天皇“生前退位”後日本將同時存在“象徵天皇”和“前象徵天皇”,也許會影響皇家的影響力。
作者簡介:紀曉晶,國際關係學院日語系教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日本語言、文化研究。
亞太日報觀察專欄作者均為國際問題專家及資深新聞從業人員,長期從事國際研究和報道,他們稟承亞太日報原創、獨家、深度、開放、聯動的理念,以獨特的視角評述當今國際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