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稱中國消費者青睐"小而美"品牌:不炫富炫品味

参考消息

text

【亞太日報訊】英媒稱,幾年前,難以想象向中國消費者銷售從未聽說過的品牌。如今,中國消費者銷不想炫耀有錢,而是想顯示品味。

據英國《金融時報》11日報道,林豔通過自己的網站“覓海寶”,將西方時尚銷售給中國消費者。那些見識過大批中國遊客爭相湧入巴黎老佛爺、路易威登店鋪場面的人可能感到驚奇的是,她並不完全專注于高端品牌。

報道稱,28歲的林豔是一位生于中國的丹麥公民,她說自己常年被親朋好友麻煩從歐洲帶“各種東西,從馬桶座到曲奇餅幹”,從中培養出敏銳的判斷力,知道中國消費者想在國外買什麽。她對顧客的銷售理念是發現新設計師。

覓海寶也銷售Moschino和Christian Louboutin,但主要聚焦于小衆以及相對陌生的品牌,比如意大利針織集團Boboutic,以及瑞典的Acne Studios,該品牌服裝色彩明麗,難分性別,價位不到1000英鎊。覓海寶——意爲“尋覓海外珍寶”的網站上保證,將爲消費者提供“新銳獨特的時尚趣物”。

然而就在短短五年前,向中國消費者銷售他們從未聽說過的品牌還是件難以想象的事。

林豔利用的這股趨勢,可能會真正撼動奢侈體驗提供商——從手袋零售商到酒店業者迎合中國超級富豪的方式。這一市場過去的關鍵是隨大流,提供明顯的炫富方式。不過現如今,中國的富豪消費者們已不想再炫耀自己有錢,而是想顯示自己良好的個人品味。商家越來越難向他們推銷商品。

王日明是香港一位資深零售商,2014年以前在中國內地經營多個品牌的門店,包括君皇仕、肯迪文和卓諾迪。他說:“20世紀90年代在香港,那些有錢的內地消費者是商家的兜售對象。他們戴著名牌太陽鏡,留著價簽在一邊晃來晃去。他們想買的其實是價簽,他們想表現的是自己買得起。”

王日明解釋說,部分有錢去歐洲購物的中國人,真正想向國內朋友展示的是他們去過巴黎、倫敦或米蘭,而最好的展示方法就是帶回一件北京、上海奢侈品商場——現在都堆滿了迪奧、香奈兒和博柏利——絕對見不到的高檔貨。

王日明介紹說,“他們出行前會先在網上搜索精品店的信息。倫敦邦德街上的店鋪對于他們已非常普通,沒什麽新鮮的,他們喜歡歐洲大陸的百貨店,在那兒他們可以發現新牌子。”

通過覓海寶,林豔明智地利用了這一主題,她還借此爲那些不能前往國外的中國人提供了一個機會,讓他們感到自己仿佛親臨一家歐洲精品店。她說:“中産階層消費者可以從我們這兒購買商品,還可以去發現新的歐洲品牌。”

咨詢公司貝恩駐米蘭合夥人費代麗卡•萊瓦托也看到了這股趨勢。她表示,盡管有許多中國人在歐洲購物是受價格驅動(因爲中國對奢侈品征收高額關稅),“但或許過去一年半時間裏,我們看到了在歐洲的中國消費者的世故程度快速提升。”她說,這些購物者正在尋找“不那麽炫耀的、更爲精湛的商品,這類商品有其內在價值,而不只有個知名標識。”他們想要“獨特的、個人的購買體驗”。

報道稱,政治和文化也起到了部分作用。

貝恩在最新一份中國奢侈品消費報告中指出,“日漸增長的個人主義蔓延至時尚和獨特性;小衆的時尚品牌越來越流行。”盡管父母和祖父母那代人被灌輸了隨大流的觀念,但中國的千禧一代做出更多關注自我的決定。

貝恩的報告指出,雖然中國的中年遊客仍常常參加大型旅遊團出遊往往帶著統一的帽子、跟隨導遊,但中國30歲以下的年輕人更有可能進行自由行。

報道稱,出于政治原因,時尚品味也在發生變化。中國近年嚴打商業和政治領域的腐敗,形成了一種抵制炫富的文化。如今,對許多中國超級富豪而言,穿著明顯昂貴的服飾要冒很大風險。高盛最新一份報告顯示,中國已變成“一群更簡樸、個性化以及生活方式意識較強的消費者”的大本營。

該報告補充稱:“對許多大型老牌奢侈品牌而言,一個更突出的問題是如何在當下的消費環境使自己保持相關。”

報道稱,在離中國較近的地方也能感受到中國人品味的變化。對內地的奢侈品買家而言,香港曾是他們最鍾愛的購物目的地,因爲這裏的售價低于中國內地——中國對進口商品征收各式各樣的進口稅。然而,今年3月,香港零售業銷售額連續第13個月同比下滑。

分析師們表示,這與香港商業地産的房東競逐高端品牌租戶有關。香港最繁華的購物街都被普拉達、古馳、香奈兒、路易•威登、阿瑪尼以及迪奧等品牌占據。但如今,奢侈品門店正開始關閉,已報告銷售放緩的香港珠寶商周大福今年1月表示,將關閉五至六家門店。

彙豐分析師去年寫道:“香港已逐漸被視爲一個‘平價商品化’目的地,中國(內地)富人如今青睐本地區更前衛的目的地。”那些沒能前往歐洲的遊客正在湧向韓國,後者在亞洲享有“引領趨勢”的聲譽。

報道稱,在中國,奢侈品牌可能不得不走向低端市場,吸引那些仍癡迷品牌的消費者。如今在香港采購巨頭利豐執掌一個私人股本投資部門的王日明表示:“上海的秘書或許買不起普拉達的手提包,但她可以攢錢買太陽鏡。這是一個非常令人興奮的市場。超級富豪?在中國或許有200萬人,這不是一個巨大的成長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