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鎮化進程中的農村老人自殺之殤

新華社

text

(記者單儒超 潘強)今年72歲的蔡明玉是廣西北海人,多年患有麻風病,和老伴一起居住在建於上世紀90年代初的泥磚房中。一天天還沒亮,蔡明玉把頭髮梳得整整齊齊,趁丈夫不在時喝下了早已買好的農藥,兩小時後便不省人事。

“她病得厲害,已經多次選擇自殺,她覺得活著非常痛苦,或許死了是一種解脫吧。蔡明玉的丈夫告訴記者。

在這個距離廣東省不到100公里的村莊裏,今年以來已有多位老人自殺身亡,另有1位自殺未遂。

10月2日是重陽節,又被稱為“老人節或“敬老節。中國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農村老年人自殺的社會學研究》此前公佈的結果顯示,農村老人的自殺現象已經到了觸目驚心的地步。

武漢大學社會學系講師劉燕舞是主要研究者之一,他說,從1990年開始,中國農村老年人自殺率大幅上升,並保持在高位。中南大學博士生導師肖水源教授說,中國老人自殺比例是其他群體自殺比例的三倍。

這項研究從2008年開始,歷時6年,研究對象遍佈湖北、山東、江蘇、山西、河南、貴州等11個省份的40多個村莊。

“農村老人的子女大量涌向城市務工賺錢,並將子女接到城裏上學,而老人被留在家中,大多數老人只能自己照顧自己。劉燕舞說。

經濟上的壓力會讓一些生病的老年人選擇自殺,也有老年人選擇自殺更多因為情感缺失。年輕人離開農村進入城市工作後,激烈的工作競爭讓他們無暇顧及老人的生活和情感。

韋慧是四川人,長期跟著丈夫帶著兩個孩子在廣西南寧打工。她說,每回一次家,光是路費就要2000塊,兩個孩子現在都上小學,對於每個月只有3000來塊收入的她來說,還是捨不得多回一次家。

“家裏現在只剩74歲的老父親,我們每年過年回家一次,拿3000元錢,這樣已經持續6年。韋慧說,近兩年她聽說了3起老人自殺事件,每次聽到都覺得很無奈。

劉燕舞認為,由於老年人不再參與勞動,過多的閒暇時間容易帶來精神寂寞,而社區活動在中國大部分農村地區仍然非常少見。

蔡明玉的鄰居說,以前村裏人還能互相串串門、聊聊天,現在村莊人口大規模減少,傳統的社交方式日漸縮減。

北海市一名鄉村醫生劉敬珍說,村民對待老年人自殺的態度很漠然,很多人認為這是正常現象。不少村民甚至覺得,得了重病或癱瘓,選擇自殺,對子女也好。

為了解決農村“老無所依的情況,致力於鄉村治理研究的華中科技大學教授賀雪峰在湖北洪湖、荊門等地,陸續發起並成立4個老年人協會。村裏有老人過80大壽,協會去送塊長壽匾;有老人病了,協會也會去看望。

賀雪峰說,隨著家庭的逐漸小型化,發展民辦養老機構已成為養老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建議完善各種形式的敬老院和老年公寓等,同時,加強自殺傾向的干預,組織志願者對農村老人進行專業干預,減少自殺的發生。(完)